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首航新能(30165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所处行业为“C38制造业”中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类”下属的“C3825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
  (一)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全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发展呈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2025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新增装机量
  452GW,同比增长32.2%,创下历史新高。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其新增装机量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总量的比例高达 77.26%。其中,中国光伏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 278GW,同比
  2023年增长28.18%,占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总量的61.5%,中国光伏市场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光伏逆变器的行业发展情况与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一致。根据国际知名的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 Wood Mackenzie 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以来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81.3GW 上升至2023年的 536.0G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92%,其中,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贡献了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的一半以上。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正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中国市场终端需求持续增长,但激烈的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本土厂商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来维持竞争优势。欧洲市场受政策调整和库存压力影响,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回调。与此同时,中东、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正在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动力。根据 IEA-PVPS 发布的《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概览》,2024年印度新增光伏装机量跃升至 31.9GW,巴基斯坦的新增装机量达到17GW,分别位列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第四位、第五位。在全球光伏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以应对全球市场变化。一方面,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海外布局、完善本地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全球布局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将助力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二)光伏储能行业发展情况
  在能源转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电网消纳压力持续加大,储能技术作为平衡电力供需的
  关键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实现突破性增长。根据 Rho Motion 最新数据,2024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量超过 205GWh,同比增长53%,创历史新高。中国新增装机总量占全球总量的比例高达59%,中国继续领跑全球储能市场发展。凭借在电力电子转换、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现有光伏客户资源的协同效应,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在储能领域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受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呈现阶段性调整,全年实现营
  业收入 27.11亿元,同比下降27.58%。其中,2024年度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2.13亿元,同比下降21.61%,主要受到乌克兰危机缓和后欧洲光伏及储能市场需求回落的影响;境内营业收入 4.98亿元,同比下降45.90%,主要系公司优化客户结构、控制低毛利业务规模所致。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度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达到35.73%,较2023年度提升4.22个百分点。其中,境外业务毛利率39.36%,整体维持较高水平,境内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12.36个百分点至19.58%。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采取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持续强化费用管控,2024年度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合计同比下降 25.80%。受收入规模下降的影响,2024年度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1.72%,但公司持续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保持在10.04%的较高水平。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库存管理,公司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160.46%。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光伏产业链相关业务”的
  披露要求: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光伏行业-逆变器 销售量 MW 8,223.37 12,887.26 -36.19%生产量 MW 7,975.99 15,981.77 -50.09%库存量 MW 4,301.61 4,827.34 -10.8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受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呈现阶段性调整,逆变器销售规模下降。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升需求预测精准度等方式,对生产量、库存量进行有效管控,逆变器销售量、生产量和库存量同比呈下降趋势。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降影响,公司通过强化费用管控力度,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缩减了职工薪酬、保险费用及服务费等支出管理费用 203,813,352.26 236,611,599.29 -13.86%财务费用 28,233,612.09 -80,125,969.46 135.24% 主要系本期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失金额大幅增加所致研发费用 272,211,713.81 308,344,957.83 -11.72%所得税费用 18,234,987.07 43,728,917.45 -58.30% 主要系本期利润总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所致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三相智慧高压高功率大电流光伏储能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市场趋势和组件新技术需求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结项 适配182/210组件,具备更大发电功率和过载倍率,能够更快响应功率调度指令 进一步降低系统初始投资,降低产品成本并提升项目效益智慧并离网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 完善离网应用产品型谱,拓展产品应用场景以满足各区域市场差异化需求 结项 开发新一代离网应用技术平台,适配182/210组件,支持柴油发电机接入,无缝切换及2倍过载能力;集成EMS系统,预置场景配置和上电指引降低安装成本 完善离网场景产品,扩展产品的市场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智慧堆叠光储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户用储能市场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结合公司新一代技术平台丰富产品线,提升市场份额 开发阶段 采用堆叠式/模块化设计;3路MPPT模块,配置智能电弧检测功能;支持100ms实时数据监控与20ms快速功率调度;支持分相功率调度和150%不平衡支撑能力 响应户用光储产品一体化/家电化趋势,拓展行业高端应用领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户用及工商业智慧储能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市场需求,提升设备环境适应性,提 结项 适应沙漠/戈壁等高温场景,提升设备防护等级,采用先进BMS 结合新技术平台持续研发监测/诊断算法,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监测算法和稳定可靠电池封装,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提升产品性能和场景覆盖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工商业智能高效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与开发 应对工商业光伏市场变化,完善工商业光伏逆变器的产品谱系和功能,提高产品竞争力 结项 匹配行业最新光伏组件,满足多机并联场景,实现集中监控、防逆流、功率调度功能;优化AFCI功能;为光伏系统提供全场景、高可靠的安全防护 丰富工商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提升工商业产品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兼具离网功能工商业储能系统研究与开发 针对工商业光储融合场景和需求,开发新一代工商业光伏逆变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开发阶段 开发新一代光伏逆变器技术平台,将储能接口、并离网功能、不平衡支持功能融合到光伏逆变器中,进一步降低光伏储能系统的建站成本 新一代光伏逆变器技术平台更好满足小型工商业光伏储能市场需求,强化产品在工商业应用场景的竞争力户用智能高效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与开发 适配新的组件和户用市场需求,提高户用逆变器的产品竞争力 结项 匹配最新光伏组件,高功率密度设计,应用全新自研拉弧检测、IV扫描和诊断算法 更好的满足不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公司小功率机型市场份额智慧电站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开发 应对大型光伏电站对逆变器的需求,开发新光伏逆变器产品谱系 开发阶段 适配182/210组件,采用最新自研电网支撑算法,高效散热和热管理技术,智能温湿度检测与控制,交直流端子温度检测,关键器件温度监控与寿命预测,构网控制等前沿技术 扩展公司的业务增长点,提高电站产品竞争力,提升电站机型的市场份额微逆绿色零碳智能系统平台研究与开发 完善户用和工商业微型光储产品型谱,增加产品应用场景覆盖以适应市场需求 结项 支持交流供电,24小时监控,夜间功耗50mW;BMS与PCS深度集成,模块化设计,轻量化部署;集成外部防逆流控制与热泵控制 丰富产品谱系,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展应用场景以提升市场份额智能移动储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完善户用阳台光储产品型谱,增加产品应用场景覆盖以适应市场需求 结项 两路独立MPPT,BMS/PCS/EMS一体化设计,支持离网负载,即插即用 丰富产品谱系,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展应用场景以提升市场份额高效集成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开发组串式储能系统的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推出面向储能电站的产品 结项 完成电站级系统解决方案,风液混合智冷提升系统RTE,满足整站快速功率响应要求 丰富地面电站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升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高效智能组串式储能变流器的研究与开发 匹配市场多场景应用需求,开发第二代高效智能的储能变流器 结项 可单模块或与储能系统集成销售,满足三相四线离网功能,支持100%不平衡负载,支持并离网快速切换,效率提升 提升储能变流器的产品竞争力,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提升市场份额智能中压交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响应海外需求,开发PCS系统与变压器高度集成的变流升压一体机 结项 中压变流升压一体机系统解决方案,简化现场安装调试,减少项目占地,同时实现电池簇智能充放管理,提升全生命周期可用容量 丰富发电侧和用户侧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巩固在储能领域的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智能组串式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应对市场变化运用新技术研究新一代电池系统,提高产品竞争力 结项 完成智能组串式电池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电池智能管理,提升电池可用容量 增强储能系列产品安全性能、寿命性能、充放电性能,增强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智慧储能电池的研究与开发 电池簇及BMS的集成管理,实现多场景储能应用需求,具备能量密度高、快速安装、主动均衡等特点 结项 实现堆叠式50kWh智慧储能系统的开发,支持电池簇内智能平衡,提升电池可用容量 实现主动均衡等功能,提升电池可用容量与客户体验,进一步增加储能电池系统的应用场景覆盖户用全景智慧解决方案研究与开发 覆盖户用业务全场景的基础监控管理平 结项 满足国内外市场户用场景客户的设备运维需求 根据国内外市场客户需求,不断迭代平台台,实现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升级、安规设置等:提供基础物联平台、物联设备采集监控管理、测试平台、开发配置平台     能力,提升公司产品在户用场景的解决方案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首航智慧能源管理和交易平台研究与开发 覆盖户用和工商业场景的光储荷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量智能交易和对设备的动态控制 开发阶段 满足国内外市场户用和工商业场景下客户基于波动电价的能量管理需求,提升客户收益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相关政策,持续创新和拓展高端应用,提升产品在户用和工商业场景的市场竞争力工商业全景智慧解决方案研究与开发 覆盖工商业全场景的基础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升级、安规设置等,增加高级EMS、智能负载接入和管理、自动用电习惯学习功能,丰富化规约转换,并在硬件上扩展通信模块 开发阶段 满足国内外市场工商业场景客户的设备运维和并网需求,提升电站收益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提升产品在工商业场景的解决方案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电站全景智慧解决方案研究与开发 覆盖电站业务全场景的基础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升级、安规设置、故障录波和分析等 开发阶段 满足国内外市场地面电站场景客户的设备运维和电网控制需求,增加电网友好性,降低客户投资成本 基于国内外电网管理需求,适配大功率产品,形成地面电站场景的解决方案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下降38.01%,主要原因如下:
  ①库存管理优化:公司通过强化供应链管控及需求预测精准度,有效降低了原材料及存货采购规模,减少采购环节的现
  金支出。②费用管控力度加强:公司通过强化费用管控力度,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缩减了职工薪酬及其他日常运营费用支出。③利润总额变动影响:受收入下降及成本控制措施影响,本期利润总额较上期有所下降,间接减少了与经营收益相关的税费支付。
  (2)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升高331.60%,主要系本期收回大额存单到期款所致。
  (3)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0.50%,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深化与银行战略合作,推动票据开具模式优化,
  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由原来支付保证金调整为信用免保证金模式,收回票据保证金所致。
  (4)筹资活动现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35.44%,主要系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由原来支付保证金调整为信用免保证金
  模式,本期无需支付票据保证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目2024年12月31日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公司衍生品交易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初始以衍生品交易合同签订当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以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为正数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为一项资产,公允价值为负数的确认为一项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本报告期公司衍生品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具体原则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已交割外汇远期合约实现收益70.65万元人民币。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进一步提高公司应对外汇波动风险的能力,更好地规避和防范外汇汇率、利率波动风险,增强公司财务稳健性。衍生品投 自有资金资资金来源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风险分析公司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遵循稳健原则,不进行以投机为目的的外汇交易,所有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均以正常经营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以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为目的。但是进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
  1、市场风险: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开展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主要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外币收支业务,存在因标的汇率等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外汇套期保值产品价格变动而造成亏损的市场风险。
  2、流动性风险:因开展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均为通过金融机构操作,存在因市场流动性不足,产生平仓损失而须向银行支付费用的风险。
  3、履约风险: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主要按照滚动预测进行相应风险管理而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存在实
  际经营结果与预算偏离而到期无法履约的风险。
  4、操作风险: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在办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过程中仍可能会出现内控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损失。
  (二)风险控制措施
  1、明确外汇套期保值产品交易原则:所有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均以主营业务为基础,以规避和防范汇率利
  率风险为目的,不从事以投机为目的的外汇衍生品交易。
  2、产品选择:选择结构简单、流动性强、风险可控的套期保值产品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3、交易对手选择: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的交易对手目前均为经营稳健、资信良好,与公司合作历史
  长、信用记录良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及国际性银行。
  4、外汇套期保值公允价值确定:公司操作的外汇套期保值产品主要为管理未来可预测期间的外汇交易,
  市场透明度大,成交活跃,成交价格和当日结算单价能充分反映公允价值,公司按照银行、彭博系统等公开市场提供或获得的交易数据厘定。
  5、配备专业人员:公司已配备具备金融衍生品专业知识的专门人员负责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市场分
  析、产品研究和公司整体管理政策建议等具体工作。
  6、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报告机制:公司对已交易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设置风险限额,并对风险敞口变化、
  损益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定期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利用恰当的风险评估模型或监控系统,持续监控和报告各类风险,在市场波动剧烈或风险增大情况下,增加报告频度,并及时制订应对预案。
  7、严格执行前台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原则,交易人员与会计人员不得相互兼任。
  已投资衍
  生品报告
  期内市场
  价格或产
  品公允价
  值变动的
  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公司根据金融机构2024年12月31日提供的金融市场公允价值估值报告评估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广东首航本报告期内净利润较去年增长369.81%,主要系集团业务板块布局优化调整,广东首航承接储能电池业务所致。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首航新能(30165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