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马科技(60366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加深,内需不振、预期偏弱等问题交织叠加。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近年来,我国渔牧产业克服资源要素趋紧、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国际市场流通受阻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养殖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稳定的发展基础。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以及行业新机遇和新挑战,公司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进鳗鲡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坚定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建设,形成“以鳗鲡产业为中心,四大战略性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鳗鲡全产业链优势,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产业运营模式,持续完善现代渔牧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智慧养殖、健康食品、安全饲料等各业务板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发展潜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585,412.96万元,同比下降16.3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3.2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2024年主要工作及经营情况回顾: (一)全产业链供应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构建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 1、智慧养殖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养殖业务展现强劲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约82,134.70万元,同比实现321.39%的显著跃升。公司智慧养殖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03%,较去年同期提升11.24个百分点。当前,公司智慧养殖业务已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引领公司迈向新发展阶段。 (1)特种水产养殖业务 鳗鲡产业凭借其稀缺性和高附加值而被誉为珍贵的“鳗矿”。公司持续聚焦鳗鲡产业,稳步推进八大渔业产业集群、两大万亩产业基地建设和国家级现代农业(鳗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夯实鳗鲡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广西等养殖基地按计划持续放量出鱼,全年鳗鲡出池量实现历史性跨越,总量攀升至15,790.78吨。报告期内,公司活鳗产品首次获得直接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资质,在原有传统日本鳗鲡活鳗品种外,拓展了美洲鳗鲡的活鳗出口,有力推动了公司全球化产业销售渠道的完善与优化。公司稳步推动“鳗鲡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募投项目建设,以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和价值提升。未来,在政策推动、技术赋能和业态创新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国内外消费场景积极向好,公司鳗鲡生态智慧养殖业务受益于较高市场景气度,叠加公司养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推进和产能的有效释放,有望持续为公司带来稳定的利润贡献。 (2)畜禽养殖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在畜禽养殖领域坚持生态化发展战略,不断扩展整合畜牧业产业上下游资源,在畜牧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延伸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畜牧全产业链供应链平台。目前,华龙集团组建了由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禽养殖学等专业人员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通过参股及控股经营的方式涉足畜禽养殖业务,主要养殖品种包括肉鸡、肉鸭、蛋鸡、蛋鸭等。华龙集团建立了生态健康、绿色友好型战略性发展模式,全过程导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旗下昌龙公司已建成集种鸭繁育、种蛋孵化、商品鸭养殖、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优质肉鸭产业链。报告期内,福建邵武小凤鲜百万羽蛋鸡产业基地建设高效有序推进并陆续投产运行,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有力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2、健康食品业务 2024年,公司健康食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6,692.83万元,同比增长109.31%。其中公司烤鳗销量约3,404.53吨,同比增长133.75%。公司健康食品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27%,较去年同期提升3.76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烤鳗食品产销量同比大幅上涨,烤鳗业务已迈入快速增长的崭新阶段。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建设天马食品、海德食品、江西西龙食品、天马福荣食品、昌龙农牧等食品基地,已形成“以鳗业为中心”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产业生态,建立了全程可溯源烤鳗食品安全系统发展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美味的健康食品。公司深度布局国内国外“双轨制”经营,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模式,旗下拥有“鳗鲡堂”“鳗小堂”“酷鲜”“三清龙”“品鳗坊”“红脸雁”等多个知名品牌,打通渔牧产业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烤鳗食品端的产能释放并形成鳗鲡全产业链完整有效闭环,公司正朝着引领食品行业新蓝海和健康新未来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 3、安全饲料业务 2024年,我国饲料产业面临行业整体低迷、养殖结构调整加剧、产业竞争融合加深等诸多挑战,但仍保持高质量平稳发展态势,饲料总产量小幅下降,其中生猪饲料、水产饲料降幅较为明显,产业一体化融合加深。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453,544.35万元,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47%,其中特种水产饲料和畜禽饲料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86%和57.62%。公司克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养殖业行情波动、产业形势调整等多重挑战,积极推进业务结构升级以精准契合市场新需求和行业发展新趋势,公司通过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和原料成本控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等系列措施,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不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1)特种水产饲料业务 近年来,我国渔牧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对渔牧企业稳定盈利水平、拓展市场空间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渔牧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报告期内,受终端消费市场表现疲软、饲料原料阶段性供需趋于宽松、下游养殖端存栏持续去化、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部分地区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水产饲料产量和产品价格均有所下降。2024年,公司特种水产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1.62亿元,同比下降43.68%;实现特种水产饲料销量约11.58万吨,同比下降46.27%。受水产养殖行业内主要养殖品种市场行情长期低迷、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存塘规模缩减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公司基于对市场动态的前瞻研判与战略考量,主动对销售布局与市场策略作出适应性调整,致使饲料产品销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特种水产核心板块,全面推进建设“百团大战”中长期战略规划。公司构建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战略销售网络,并在华南大区、闽粤大区、华东大区、华中大区、华北西南大区推进全面战略性部署。公司坚定推进“十条鱼”战略,以特种水产饲料细分产品十个品种的产销量进入全国前列为目标,同时形成对其他特种水产饲料细分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提升。公司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大数据运营管理能力,以效益和现金流为核心,聚焦特种水产饲料优势品种,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稳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中国特种水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恢复、新增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公司的降本增效和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凸显,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2)畜禽饲料业务 2024年,生猪养殖行业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但受下游养殖业产能持续调整、上游原料价格波动、终端消费需求恢复缓慢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饲料行业需求整体承压。报告期内,公司畜禽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33.73亿元,同比下降24.01%;实现畜禽饲料销量约114.74万吨,同比下降11.99%。公司畜禽饲料年产销量已经连续四年突破百万吨,稳居福建省第一梯队。 报告期内,公司畜牧板块坚持生态化发展战略,华龙集团持续聚焦饲料主业,稳步推进产业链延伸,积极进军畜牧产品深加工,在畜牧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全产业链延伸,争当福建省畜牧行业生态发展的引领者。公司充分发挥华龙集团区位优势和生产及市场辐射能力,加快完成省内产业布局。目前,公司畜禽饲料产业已遍布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福州等地市,并在上海、浙江等省市建有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辐射全国,呈现稳健的发展态势。 4、种苗业务 作为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中国渔业协会种苗分会副会长单位、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鳗鲡品种),公司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推动集保种、育种、选种的“科技研发试验、生态技术示范、苗种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种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的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鳗鲡高质量亲本培育与人工繁殖技术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公司推动加州鲈苗、桂花鱼苗、长江鲥鱼苗等特色民生品种的种苗育种工作,和太湖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规划建立国家良种基地和种苗繁育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公司加州鲈鱼种苗育繁推一体化已初步建立,海得种苗销往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从“水花—幼鱼—成鱼”室内外养殖接力、多阶段序批生产的模式,产业商业模式初步形成。 (二)坚定不移推行科技战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创新促进发展”的科技理念。 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院士工作站和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将最优势的资源应用于产品研发与创新,大力开展种苗培育、饲料产品配方、智能化绿色生态养殖、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创新,确保产品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攻克了多项特种水产配合饲料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研发关键技术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的大黄鱼配合饲料、种苗微粒子配合饲料等位居国内水产饲料行业先进水平,种苗早期配合饲料的成功开发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技术垄断,提升了民族水产配合饲料制造企业的地位。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美洲鳗黑仔鳗鱼粉状配合饲料”获评“福建省专利奖”和“福州市专利奖优秀奖”,子公司福建省华龙饲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洋动物新型抗菌肽的发现及其产品创制与应用”成果被授予“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中心重点对鳗鲡、大黄鱼、加州鲈、鲍鱼、黄颡鱼、鲟鱼、生鱼、斑点叉尾鮰等产品进行配方的调整与优化,在降低了配方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产品性能;在加州鲈种苗配合饲料研究及其育苗养殖试验中,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通过对加州鲈肝胆健康方面的技术攻关,开展了加州鲈功能配合饲料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的研究,提高了饲料产品的促生长效果;进一步研究了大黄鱼功能性配合饲料,提高了大黄鱼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研究鳗鲡配合饲料低磷技术,实现鳗鲡养殖高效运营和环境友好。 公司建立了海水鱼养殖中试基地、淡水鱼养殖中试基地、鳗鲡养殖中试基地等多个中试基地,验证完善公司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产学研方面,公司与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为主任委员的科技委员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公司的科技战略制定、研发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公司全面推进循环水种苗繁育系统和中试基地建设,有效链接技术创新和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渔牧行业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华龙集团建立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公司下属的福建省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龙集团的福建省养殖动物营养与新型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省科学技术厅绩效评估,其中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评为“优”;华龙集团完成“新型功能性水产配合饲料的研究与示范应用”和“肉鸭用新型替抗饲料产品的研发及示范推广”两个福建省星火计划的验收工作;由天马科技、旗下天马饲料和集美大学共同承担的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鳗鱼肠道原籍益生菌开发关键技术创新》顺利通过验收。 (三)推行“广揽天下英才,打造精英团队”的人才战略,坚持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 公司持续推行“广揽天下英才,打造精英团队”的人才战略。本着“人是企业的基本元素,发展的唯一资源。一个伟大的事业从初始到成功,人是其中唯一能够通过学习锻炼开拓创新且潜能无限的资源”的人才理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公平竞争”的选才方针,建立“筑巢引凤,同心创业,走事业合伙人制”的培养机制,打造人力资源“一把手”人才战略和“258”人才工程,推行“权、责、利”新型管理模式,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坚持任人唯贤,公平竞争,使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相得益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和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建立健全了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汇聚了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等精英专业团队。同时,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海洋职业学校等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形成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公司全产业链人才需求提供人才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获评“福清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优秀企业”;董事长陈庆堂先生当选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连任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会长,并荣获“奋斗鳗业35载卓越工匠”荣誉称号,当选福建省专家联谊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荣膺“2024中国农业名片·十大领袖人物奖”,被授予福建省企业家公益协会“创会会长”“荣誉会长”称号;副董事长、执行总裁陈加成先生荣膺《品牌杂志》CEO,当选福州市民营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华龙集团总经理陈文忠先生获评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第二十届福建省优秀企业家”。 (四)实行企业精细化管理与质量控制,保证安全高效高质量生产。 1、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构建安全高效生产管理体系。 公司融合前沿物联网技术,朝着“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可视化智慧仓储”的目标不断迈进,联合世界一流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改造升级生产线,以ERP、云营销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信息进行实时整合,优化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生产,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适用性强的精细化生产管理体制。在生产内控体系和工厂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行业和公司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实际情况,按照公司安委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定期做好组织、培训、实施、检查等工作,同时积极参加政府层面各项安全、消防、环保活动,坚持安全生产。 2、强化质量管理控制,建立完善质量体系。 “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持续改进、永续经营”是天马科技永恒不变的质量方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养殖、生产标准化管理,构建安全高效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各生产基地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5S管理”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不断强化生产过程中各项品质管理控制工作,在原料管控、种苗繁育、饲料加工、绿色养殖全过程和食品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及可溯源信息化技术应用,确保高品质养殖出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优质活鳗,生产出“安全、高效、环保”的饲料产品和“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产品。 3、持续技术改造,落实节能降耗。 公司持续完善各工厂生产线的技术和工艺设备改造,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节能降耗方面,公司统筹安排各项生产费用的KPI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人工、燃煤、电、修理费等各项费用,把各种生产费用的实际考评结果纳入各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切实有效地做到节约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在环保生产方面,各生产区均安装了除尘器、除异味设施设备,同时对重要设备独立安装脉冲除尘系统,车间卫生环境整洁,保证生产过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促进企业健康绿色安全发展。 4、扎实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影响力。 公司持续铸造世界品牌,打造一流企业。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加饲料展、渔博会、海内外食品展等多项行业活动,成功举办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2024年第一次企业全产业链对接座谈会、中韩渔业协会座谈交流等重要会议,加强行业交流,显著提升了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公司四度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跻身“福建制造业企业100强”榜单,荣获“福建省商标品牌建设优秀企业”称号,入围“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2024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佳”“中国农业企业水产行业20强”等多项权威榜单。华龙集团首次入选“2024福建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上榜“2024福建品牌价值百强”“福建制造业企业100强”“2024福建战略新兴产业企业100强”,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品牌价值。公司旗下“健马牌”三度荣膺亚洲品牌500强,荣获“2024中国农业名片·十大杰出品牌奖”;“鳗鲡堂”连续获评“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旗下产品蒲烧烤鳗和白烧烤鳗斩获多项殊荣,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五)实行“技术+服务”经营策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品质。 公司从“产品”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发挥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优势,在水产和畜牧业务板块推行“技术+服务”的经营策略,以科技驱动服务,以科技为养殖赋能,以服务终端用户为中心。公司充分践行“养殖有困难,天马来帮忙;经营要致富,天马来相助;生活想美满,天马来相伴”的服务理念,以养殖户、客户的需求和效益为导向,提升和完善服务品质,客户忠诚度和黏性持续提高。 (六)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大数据运营管理能力,打造具有天马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平台。 公司着力打造“数字天马”平台,推行线上管理,落地养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构建具有天马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智慧渔业养殖系统建设,以实现智慧化养殖,进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全面推行营销阿米巴管理模式,以阿米巴报表考核营销,营销数字化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公司客户管理系统,推行线上订单、线上到货签收、电子对账单等功能,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功能,有效降低公司应收款项管理风险;结合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的精准养殖管理和产品溯源管理;通过深入分析五年战略规划需求,提升公司采购、生产、销售、养殖、财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分析能力,巩固加强了公司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