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民股份(002734)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总体情况 1、农药行业:2024年,农药行业承压发展,在粮食安全供给需求的支撑下,展现出了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市场结构调整等向新而行的态势。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资,对于控制病虫草害、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根据 population-pyramid 网站预测 2024-2030年人口每年保持 0.7%-0.9%的增速,14亿公顷左右的全球耕地面积增速有限,为满足未来粮食需求,需要使用农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使得农药需求具备刚性。《“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药产业发展各环节,支持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研发登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支持发展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大力发展生物农药。明确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生物生化农药、RNA及小肽类生物农药是优先发展领域。随着我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启动,农药行业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技术力量日益增强,品种不断增加,研产销体系日益完善。2024年,中国农药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折百量达 205万吨,金额达 1,133亿人民币。国内农药百强企业收入逐年提高,行业整合趋势加剧,资源向有实力的企业聚集。原药制剂一体化企业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具有研发创制能力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性日益凸显。 2024年2月1日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实施,农业农村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并加快修订禁限用目录;农业农村部发布征求意见稿,拟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 5部规章,推行“一证一品”举措,这些政策共同促进了农药行业的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农药行业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 95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 16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2.0%;2024年我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约 210.2亿元,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 10%,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 33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17.1%,国内市场对生物农药的需求日益旺盛,也预示着生物农药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农药的出口形势也一片向好。“合成生物学”的推进使得“生物制造”成为推动新一代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主力军。2024年合成生物学持续在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乃至全球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2、兽药行业:2024年,市场需求增长兽药市场先抑后扬,整体走势明显好于2023年。 兽药行业作为促进畜牧业和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预计全球兽药行业规模将不断扩大,至2025年将突破 450亿美元。中国兽药市场规模已超过 600亿元,受益于养殖业升级和宠物医疗需求激增,2025年有望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来规范和引导兽药行业发展,在加强行业引导的同时加大了监管和产品抽检力度。2022年 6月,新版兽药 GMP全面实施,提高了行业准入标准,全面自动化、数字化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 12月 31日,过检企业超过 1,740家。未来,我国兽药行业将稳步发展,行业内企业生产设施更先进、管理体系更完善,最终实现行业整体提质增效。 (二)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杀菌剂领域的龙头企业;布局生物农药赛道优势突出;公司通过 AI+生物合成技术引领行业创新;产品 矩阵丰富,符合“一品一证”政策导向;中间体、原药、制剂全产业链一体化、规模化竞争力明显;持续打造“数字工厂”“智慧工厂”“低碳工厂”,树立行业标杆;依托登记、品牌、渠道优势,快速出海、搭建海外市场平台;已跻身国际领先的绿色生物与化学合成农兽药原药及制剂生产制造服务商行列。 1、农药领域:行业标杆,实力卓越 公司是国内农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专注于保护 公司代森锰锌、三乙膦酸铝、硝磺草酮、嘧霉胺 4个原药产品顺利通过欧盟原药等同性认定;代森锰锌、三乙膦酸铝、嘧菌酯标准被认定为 FAO标准;公司主持或参与了阿维菌素、甲维盐、草铵膦、百菌清、嘧霉胺、精草铵膦等 22个原药与制剂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苯醚甲环唑、霜脲氰、噻虫啉等 30个原药与制剂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彰显了公司在农药行业的深厚技术积淀与行业影响力。 2024年,公司重点布局 AI+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在巩固原有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公司荣登全国农药行业销售 TOP100第十八名,荣获2024年中国农药行业责任关怀优秀践行单位称号、上证报金质量 ESG奖、证券时报 ESG金曙光奖;子公司利民化学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示范工厂”称号;子公司双吉化工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复审认定;子公司威远生化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获“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称号;子公司新威远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再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兽药领域: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专业领先 公司子公司威远药业是国内研产销一体化的大型兽用原料药、制剂和饲料添加剂企业,是中国兽用原料药十强企业、 中国兽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共取得 8个二类新兽药、2个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13个原药产品率先通过新版 GMP验收,主导产品已通过美国 FDA、欧盟 CEP、澳大利亚 APVMA等国际权威认证,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和面向终端用户的技术服务网络;公司依托伊维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泰妙菌素等兽用原料药及相关产品的优势,与众多国际知名动保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确立了在国内及全球兽用驱虫、肠道健康、呼吸道保健药品市场的领导地位。 2024年,威远药业获颁“动物病原与生物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室”称号,取得海关 AEO证书;承担国家级“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畜禽寄生虫病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公司产品金伊维、威普健分别荣获全国农牧业化药产业链影响力“抗寄生虫产品奖”“多西环素产品奖”,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兽药行业的领先地位。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423,740.29万元,同比增长0.3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135.76万元,同比增长 31.11%。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强化生产与技术革新,稳固质量与成本优势 2024年,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改造与成本降低项目。通过技术攻关,实施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优化措施。重点 核心产品的质量与产能均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连续流法三乙膦酸铝生产工艺”与“气相法全流程连续化草铵膦生产工艺”两项核心技术,成功入选农药行业绿色低碳工艺名录;“利民领护”荣获全国植保市场杀菌剂最具爆发力品牌产品奖,“威远多彩”成功入选《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名单》。 (2)构建市场营销新生态,增强品牌与服务竞争力 2024年 3月,公司以代森锰锌产业发展论坛的召开为契机,全面启动市场营销新生态构建计划,有效推动了重点客 户的业务拓展,实现了整体业绩的稳步增长。在国内植保业务领域,公司围绕“依托自身原药优势,打造卓越终端品牌”的市场营销策略,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市场启动会、省级植保会、药效观摩会等系列市场活动。全年共举办活动 1,125场,实现了品牌形象的统一管理与高效传播。公司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品牌建设,积极拓展巴西、欧洲、美国、越南、泰国等国际市场,通过实地走访及参加展会,与海外客户深入沟通,精准传递品牌价值,脚踏实地推进国际营销工作,积极搭建海外平台,上海谷新已完成经营资质办理,具备了业务开展条件,拓展了公司业务出口渠道。顺利完成南美洲、北美洲、东南亚、非洲等重点国家的登记方案。2024年,公司新获得国际授权登记证 255项,自主登记证 19项。 (3)优化研发战略布局,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公司加速研发平台建设,合成生物学实验室于2024年 10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菌种性能、生物合成 效率、酶催化能力、产品纯度及生产经济性,推动了生物合成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德彦智创创制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 AI+农药创制研发的新思路,11月,生测实验中心正式运营,今年与巴斯夫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推进新农药在中国的开发登记及商业化进程;与上海植生优谷、厦门昶科生物、成都绿信诺生物等科技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型 RNA、噬菌体、新型小肽生物农药等产品的创制研发。2024年,公司共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 10项,多个项目已形成技术储备。在项目落地方面,500吨环磺酮、2,000吨精草铵膦两个新项目均顺利达产,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组鉴定,公司“气相路线-多酶定向连续合成高光学纯 L-草铵膦成套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开发的新技术路线创新性强,绿色环保,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氟吡菌酰胺项目成功获得投资项目备案证;环磺酮酸项目完成了工艺优化,具备了项目建设条件;生物发酵产品领域实现了多产品柔性化生产模式转化,进一步提升了该类产品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 (4)推进管理变革,激发组织活力与能力提升 公司优化国内植保业务区域划分,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管理人员,有效提升了业务效率。公司成功上线了新的 OA、 (5)聚焦社会责任,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号召,将 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5月,公司召开了 ESG工作启动会;7月,发布了首份 ESG报告,公司构建“董事会 ESG委员会-集团管理层-各职能中心”三级治理架构,实现全球标准与中国实 践的创新融合;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指标体系纳入关键部门绩效考核。2024年,ESG评级从 BBB提升到 A级,展示出公司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2024年,公司进一步健全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各级安全职责,调整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全年公司共召开安委会 4次,形成 33项工作决议(27项完成,6项持续推进),共开展安全培训 1,183次,参训员工 33,318人次,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设备与安全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了安全生产的稳定进行。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农药原药 销售量 吨 30,504 29,965 1.80%生产量 吨 86,080 69,649 23.59%库存量 吨 4,256 4,781 -10.98%制剂自耗原药量 吨 58,037 40,915 41.85%农药制剂 销售量 吨 109,926 100,655 9.21%生产量 吨 110,653 94,149 17.53%库存量 吨 10,545 7,596 38.82%兽药原药 销售量 吨 1,061 737 44.03%生产量 吨 3,441 3,414 0.78%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报告期新设子公司或结构化主体导致合并范围增加。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新除草剂中间体101 新产品开发 完成产业化设计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杀菌剂102 新产品开发 完成产业化设计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杀菌剂103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杀菌剂中间体105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杀菌剂106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杀虫剂107 新产品开发 产业化设计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杀虫剂109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绿色生物杀虫剂201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绿色生物杀虫剂202 新产品开发 完成产业化设计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绿色生物杀虫剂204 新产品开发 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绿色生物杀虫剂205 新产品开发 小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绿色生物杀菌剂206 新产品开发 完成中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型创制化合物301 新产品开发 小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型创制化合物302 新产品开发 小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新型创制化合物303 新产品开发 小试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电池电解质添加剂401 新产品开发 完成产业化设计 新产品产业化 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除草剂501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中试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除草剂502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中试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除草剂503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完成中试,应用到生产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菌剂504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完成中试,应用到生产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菌剂505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中试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虫剂506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中试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虫剂507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中试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虫剂508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完成中试,应用到生产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虫剂509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完成中试,应用到生产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杀虫剂510技术改进 工艺技术改进 完成中试,应用到生产 降本增效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5、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0.33%的原因是销售货款结算方式中银行承兑汇票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0.30%的原因是上年同期处于工程建设期,资金投入较多;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14.24%的原因是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3,324,928.7元,计提道阳基金应支付给管理人的超额收益-4,985,838.78元等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其他项目取得的投资收益或损失不具有可持续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8,184,662.58 15.79% 主要原因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否资产减值 -62,293,379.97 -54.08% 主要原因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否营业外收入 7,090,822.90 6.16% 否营业外支出 5,511,400.30 4.78% 否其他收益 32,340,004.44 28.08% 主要原因是本期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已交割的远期结售汇合同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含投资收益)-86.45万元,未交割的远期结售汇变动损益为-125.69万元,公允价值计算以上述产品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格为基准。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套期交易在本报告期有效减缓了汇率波动产生的影响。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汇率波动风险,在汇率行情变动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远期结汇汇率报价可能低于公司对客户报价汇率,使公司无法按照对客户报价汇率进行锁定,造成汇兑损失。应对措施:当汇率发生巨幅波动,如果远期结汇汇率已经远低于对客户报价汇率,公司会提出要求积极与客户协商调整价格。 2、客户违约风险,客户应收账款发生逾期,货款无法在预测的回款期内收回,会造成远期结汇延期交割导致公司损失。应对措施:(1)提前预计一定的付款宽限期;(2)提前与客户沟通,积极催收应收账款,确保其如期付款;(3)如果客户确实无法如期付款,公司将协调其他客户回款,妥善安排交割资金;(4)向银行申请延期交割。 3、回款预测风险:公司营销中心根据客户订单和预计订单进行回款预测,实际执行过程中,客户可能会调整自身订单和预测,造成公司回款预测不准,导致远期结售汇延期交割风险。应对措施:公司进行远期结售汇交易必须基于公司的出口业务收入,远期结售汇合约的外币金额不得超过出口业务收入预测量。 4、内部控制风险,远期结售汇业务专业性较强,复杂程度较高,可能会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而造成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制定了《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内控制度》,规定公司不进行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外汇交易,所有外汇交易行为均以正常生产经营为基础,并就公司远期结售汇业务额度、品种、审批权限、内部审核流程、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保密措施、内部风险报告制度及风险处理程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所制定的风险处理程序是切实有效的。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 报告期内已交割的远期结售汇合同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含投资收益)-86.45万元,未交割的远期结售汇变动损益为-125.69万元,公允价值计算以上述产品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格为基准。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1 公开 发行 公司 债券2021年03 月01 日 98,00 0 96,77 5 2,237 97,66 额。 合计 -- -- 98,00 0 96,77 5 2,237 97,66 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披露,不存在募集资金管理违规的情形。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利民 转债2021年03 月01 日 1、年产12,000吨三乙膦酸 生产建设 否 20,75 20,75 20,75 100.14%2022年09月01日 -790.97 822.77 否 否铝原药技改项目利民转债2023年03月01日 2、年产10,000吨水基化环境友好型制剂加工产,产能未完全释放; 2、年产10,000吨水基化环境友好型制剂加工项目未能达到预计效益的原因是市场价格下降,导致生产 线收益下降; 3、年产500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新建项目未能达到预计效益的原因是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安 排生产,产能未完全释放。 项目可行性 发生重大变 无 化的情况说 明 超募资金的 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2022年6月14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主体和实施地点的议案》。同意年产 10,000 吨水基化环境友好型制剂加工项目实施主体由子公司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利民化学”)变更为子公司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远生化”),实施地点相应由新沂市经济开发区(利民化学厂区内)变更为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威远生化厂区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公司用自筹资金已先期投入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用于年产12,000吨三乙膦酸铝原药技改项目,2021年3月完成置换2,104.12万元;用于年产500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新建项目,2021年3月完成置换1,731.89万元;用于绿色节能项目,2021年3月完成置换10,438.53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使用完毕,并且完成募集资金专户销户。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利民化学、双吉化工和威远药业由于产品产销量增加、售价上升及成本下降,实现净利润上升; 新威远由于产销量增加、成本下降及售价上升,实现大幅减亏; 威远生化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主导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净利润下降。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1月10日 上海现场会议及电话交流会 其他 机构 中欧基金、招银理财、财通基金、浙商基金、银河基金、中庚基金、浦银安盛基金、银华基金、国泰君安、光大证券、睿郡资产、太平养老保险、银华基金、博时基金 公司产品状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1月15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3月13日 上海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2024)现场会议 其他 机构 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天风证券、东北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能源、华创证券、长城证券、申万宏源等 公司产品状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3月18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4月30日 价值在线(https://ww w.ir- online.cn/) 网络互动 网络平台线上 交流 个人2023年度业绩 说明会网上参 与者 公司产品状 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06月18日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内蒙古新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普行资管、臻谦咨询、芝麻财富、煜德投资、诺德基金、沃虎投资、容光基金、通用技 公司产品状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6月24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术、东方财富等 2024年07月15日 子公司威远生化厂区及电话会议 实地调研 机构 泰康资产、南方基金、国联安基金、中信证券自营、华泰资管、西部证券、华安资管、永赢基金、博时基金、长信基金等 公司产品状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7月22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10月1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会议室 其他 机构 中金公司、长江化工、国金化工、天风化工、申万化工、中邮证券、建信保险资管、海通证券、永赢基金、森锦投资、弘尚资产、杭州银行理财、东财基金、淡水泉、松熙资产等。 公司产品状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10月15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12月04日 子公司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四楼电教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太平洋证券、合丰基金、东方财富、中信证券、通用资本、德邦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海证券、银河基金、浙商证券、平安基金、鹏华基金、国泰基金、申万宏源、开源证券、国联证券、长城证券 公司产品状况、项目建设、未来发展等 详见公司于2024年12月4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1、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 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 有关规定,持续完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公司治理规范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权责分明、科学高效、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提升公司运作规范化水平,有序推进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各项工作,每月通过“董事会月报”让董事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股东构成、资本市场表现及监管政策,组织“独董大讲堂”进行专业咨询和人才培养,邀请独董走进公司、走访市场、参与业绩说明会,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作用。公司将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股东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董事会能力建设,有力保障公司整体利益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断提升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回馈广大投资者。 2、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有效传递公司价值 公司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建设,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 时、公平,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同时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等相关制度规定,合规有序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好内幕信息知情人管控,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持与投资者持续、深入、有效的交流,通过接待机构调研、线上线下业绩说明会、路演大会、反路演、参加投资策略会与机构对接、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热线、股吧等多种渠道与资本市场保持顺畅的沟通,建立起及时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通过公司重大事项及时传播,如战略合作、新项目建设、新产品发布等,利用相关媒体、视频等多种途径,让投资者充分认知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经营发展等有助于投资者决策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传递公司内在价值。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已连续 8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治理、股东权益保护、风险合规管控、研发创新、员工权益保障、产品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升了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公司董事会将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设立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委员会,制定公司的 ESG愿景、目标、策略及架构,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的需要及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及国际标准,围绕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方面设置碳排放、污染物、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利用、乡村振兴、供应链安全等多个维度发布和实施 ESG报告,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3、创新发展能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 5月,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就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状况、未来合成生物新产品和新项目规 划,战略实施落地的关键举措等进行了认真研讨,并一致同意对总体战略进行微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遵循“存量提效、增量突破”发展思路,践行“安全高效、融合创新、绿色低碳”等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完善“以生物合成为主,以绿色化学合成、新能源电池电解质技术与产品为辅,协同发展的‘一主两辅’产业格局”。 4、注重股东回报,分享发展成果 公司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通过持续聚焦主业,夯实行业领先地位,积极传递公司价值等多种途径提 振资本市场表现。公司董事会在充分考虑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战略规划等因素的前提下,在平衡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定了明确的利润分配政策及合理可行的利润分配方案,以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保证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注重对股东的回报,坚持与投资者共享公司成长收益,创建和谐股东关系,2015年上市以来,上市 9年间 8年进行现金分红,累计分配现金红利达 7.32亿。公司将继续统筹好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股利分配政策将充分考虑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实现稳定投资回报的预期和愿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