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创智能(30124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浪潮的来临,智慧安全和智慧城市行业亦迎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升级。 (一)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 步产生深远影响。各行各业经历了信息化、数字化两轮转型,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变革。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我国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把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列入政府工作任务。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加速扩大。据IDC数据及预测,2022-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超过4,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2024年将达到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5%。据艾瑞咨询测算,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697亿元人民币,且2025-2029年将保持3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2029年突破万亿规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多模态融合、因果推理及端到端集成方向演进,行业生态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AI算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AI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体现在硬件性能提升、架构创新等多个维度。算力是前沿AI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AI算力需求在过去数年间增长了超过15万倍。以CPU为核心的通用算力设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算力需求,以GPU、TPU等 为代表的加速算力、高性能算力设施已成为人工智能算力基建的核心。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计算需求将达到10^30FLOPS,相当于2024年需求的50倍。而随着智能穿戴、机器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等端侧AI应用的兴起,分布式计算与边缘计算架构需求不断扩大,结合5G和物联网设备,使算力向边缘下沉,满足支持更多实时推理与低延迟场景,AIoT在城市治理、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云计算作为AI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资源的“池化”,为场景应用AI提供即取即用、统一调度的算力、存储、网络资源,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AI算力使用成本,公域的云AI应用和私域的云计算部署需求有望大幅增长。 2、AI智能体驱动日常决策任务自主化 随着大模型推理能力和工具调用生态的进步,对AI智能体的需求正从辅助工具向自主决策和任务执行实体转变,且 日趋迫切。当前,AI应用在游戏、影视、传媒等领域已经极大提高内容创作生成的效率,但在政务、工业、能源等行业直接应用DeepSeek等AI大模型仍存在大模型幻觉、任务输出一致性不足等问题,直接制约了AI在这些行业场景的应用。而以Manus为代表的部分AI智能体已经突破性实现“需求理解-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交付实现”的全过程自动化,并初步实现跨域任务整合,执行任务的复杂度进一步提高,使得AI应用正在从“好玩”到“好用”加速迭代升级。未来,多智能体协作还将进一步发展,形成可替代人力执行大量日常决策任务的企业级应用。 3、具身智能开启物理交互新蓝海 依据中国信通院的定义,具身智能是依靠物理实体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实现智能增长的智能系统,机器人、灵巧手、 无人驾驶汽车等都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形态。通过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日渐广泛,有望成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驱动力。具身智能不仅能感知环境,还能通过物理交互影响和改变环境,通过机器学习不断适应和进步,将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数字世界扩展到现实世界。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应急救援、安防保卫、家庭服务、物流运输等场景均有广阔应用空间,将成为人工智能新蓝海,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AI赋能城市治理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全流程,形成“AI+城市治理”的立体化框架。近年来政府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 理领域政策频出,重点围绕技术应用、场景开放、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进行布局。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年5月,《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利用政务大模型智能化升级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系列”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的视频算力支撑基础平台,拓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数实融合等场景应用等一系列赋能社会治理的新举措。大模型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通过安全可控性(数据不出域)、场景适配性(行业定制)和经济性(长期成本优化),加速推动了私有云部署。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因涉及用户隐私、国家安全及商业机密,对数据本地化存储和处理的合规性要求极高,私有云部署可避免敏感数据通过公网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通用大模型在专业领域(如工业质检、医疗诊断)存在知识盲区,私有云部署支持基于行业数据的本地化微调,可以有效减少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6,165亿元,较2022年增长35.5%,大幅高于全球增速;其中,私有云市场规模1,563亿元,同比增长20.8%。预计到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1万亿元。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智算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云平台将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典型模式。大模型应用在政府端(G端)、企业端(B端)和消费端(C端)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不同于C端更强调泛用和内容生成,G端和B端应用更注重行业知识和专业定制。例如政务领域强调接通各系统实现“一网通办”,教育领域强调个性化教学,先进制造领域强调端到端优化生产流程,这都需要行业应用开发者具备对用户需求的深度了解和对行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因此更需要掌握行业Know-How和行业数据的企业,通过垂类大模型的训练和多智能体的协调组合,打造适用的G端和B端AI应用。 (三)AI赋能智慧安全 当前,全球安全环境呈现多域交织、虚实融合的复杂态势:物理世界中,社会治安风险点分散化、跨境犯罪智能化 背景下,传统安全模式已难以应对全域化、动态化的风险,亟需通过新质生产力重构安全体系。我国明确将AI技术纳入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公安部《“十四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构建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求2025年前实现重点区域AI视频监控覆盖率超90%,并推动AI在反诈、走私稽查等场景深度应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强调“加快智能化边防建设”,通过无人机巡边、电磁频谱监测AI系统等技术强化边境管控能力。“新质安全”是指以人工智能、电磁科技、机器人等新技术为核心,构建覆盖社会治安、海岸边防、网络空间与电磁空间的全域立体化防护体系。新质安全通过大模型、智能体、视觉识别等技术协同,能对应急事件作出自主感知、决策支持,自主优化防御策略,具有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的能力。新质安全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1)无人化设备覆盖全域风险节点。机器人、无人机可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突破传统人力巡查的时空限制,装配安防器械的机器人、机器狗更可有效减少公安干警、安保人员的伤亡;无人机集群通过边缘计算与5G回传,覆盖城市高空坠物、山区走私等传统监控盲区。 (2)AI大模型支撑公安业务提效。大模型实现非结构化数据(通话记录、社交媒体)的语义关联分析,提升线索挖掘和情报分析效率与准确度;AI智能体自动生成案件报告、证据链图谱,减少用于文书处理的时间,节约宝贵警力。 (3)AI基础设施支撑实时安全响应。边缘算力节点的部署,有助于在交通枢纽、边境线等关键区域实现毫秒级威胁研判;数据中台建设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全域安全知识图谱,压缩管控响应时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面对行业需求不振、竞争“内卷”加剧、成本提升等不利环境,在基础业务提高质量、优化经营管理 的基础上,坚持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的研发创新,实施新一轮员工持股计划凝聚团队,积极面向人工智能重大产业机会进行转型升级,新战略发展思路(详见本报告“战略和业务概述”)逐步完善,为扭转业绩下滑趋势、实现新一轮业务增长奠定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435.92万元,同比下滑24.47%,主要是因为智慧城市业务受政企客户资本支出减少影响,公司亦转而追求项目质量、主动控制业务规模、降低风险,导致该业务收入下降;智慧安全业务已实现回暖,新产品销售合同额同比增长,因未能在当年确收,导致报告期内该业务同比下降。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97.6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00.7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下降,管理优化、公司新大楼落成、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导致折旧摊销、管理费用等成本提升,并按会计规则计提减值4,381.03万元,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36.28万元,大幅小于同期净利润水平,主要系公司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优化营运资金管理,确保稳健经营。 (一)技术和产品 近年来,公司持续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年研发投入占收比超过10%,在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物联感知三大领域苦练技术内功,打造符合新时期市场需求的智能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在智能算力技术上面向各行业AI算力建设和 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整合为同一的资源池和集中式管理平台,融合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具备“超、快、轻、稳”四大特性,以较高的性价比助力客户快速部署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常青云智算平台面向智算中心、大型政企客户,能够实现异构算力资源、新旧算力资源的统一管理监控,并提供基础的AI大模型、算法、数据的管理平台。常青云AI应用平台则在集成了多种开源AI算法库的基础上,提供初步的AIAgent(智能体)低代码开发工具,助力客户开发智能助手、智能客服等简单智能体应用。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公司面向日益旺盛的AI应用开发需求,在原有算法、数据的积累基础上,重点研发杰创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内置超过20个行业的垂类训练数据集和上百个微调模型,具备国内外(开源/非开源)大模型的测试和优化工具,为后续公司各线条业务在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场景需求时,快速选择最合适的AI大模型、小模型算法应用提供高效的技术开发中台。同时,生产力平台内置了公司积累的各类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库,便于产品开发快速调用,提高面向政企客户的AI应用交付能力。在物联感知技术方面,公司一方面加强无线信号测向、定位精度、网络管控反制技术攻坚,进一步提升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面向公安在打击诈骗、走私等方面需求,重点研发基于信号感知、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公安大数据分析平台产品,为安全相关部门提供更丰富的技术工具。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7,308.8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1.34%,在申请发明专利51项、新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新增软件著作权57件。 (二)AI+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情况 AI+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是公司上市后新孵化的业务,以常青云为经营品牌和业务载体,自2023年发布开业以来,沿着既定的三年战略发展路径,取得快速成长,完成“0-1”的孵化验证阶段,即将进入“1-10”的拓展阶段。报 告期内,该业务取得业务收入1,067.23万元,同比增长259.07%,业务毛利率32.34%。报告期内,云计算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紧抓产品、市场、品牌、生态四个关键业务环节稳步推进。产品方面,完善云平台、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等传统私有云系列产品,发布AI超融合一体机、智算平台、AI应用平台新品,不断补齐产品矩阵。市场方面,按照“一行业一山头”的销售部署,取得多个行业的重点战略客户订单,包括黄埔区政数局(政务)、广东省实验中学(教育)、金电信科(金融)、广州港(港口交通)、粤传媒(媒体)等,为未来“以点带面”推广产品奠定基础。品牌方面,常青云积极参加行业、信创论坛展会活动,荣获“2024年度十大信创虚拟化品牌”,并在广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大会上获得“2024年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生态方面,在国产通用算力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国产加速算力(摩尔、壁仞等)的适配,并与国内多家主流服务器品牌和ODM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为后续一体机的快速销售上量奠定基础。 (三)AI+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原智慧安全业务)情况 AI+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系原智慧安全业务上的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公司该业务板块中的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销 53.05%,主要是因为其中产品业务订单均在下半年签订未能在当年完成收入确认,系统集成类业务较去年同期下滑所致,业务毛利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报告期内,公司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销售在聚焦广东、海南优势区域的基础上,拓展了山东、辽宁、吉林、云南等地以及海外市场(东南亚)的业务,其中在某省态势感知项目中取得亿元级别的订单;社会安全管理产品重点针对公安打击海岸走私的需求,取得某市公安标杆案例,为后续向全国沿海地市推广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探索社会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新产品业务,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电磁网捕器、消防无人机等产品销售上已取得多个订单,并成立机器人公司进一步加码安保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布局,不断拓展AI+安全产品业务边界。 (四)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原智慧城市业务)情况 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系原智慧城市业务上的迭代升级,报告期内,受到行业需求不振、竞争“内卷”加剧等因 素影响,公司主动控制业务规模,聚焦回款好、能促进产品销售的高质量商机,业务规模有所下滑。报告期内,该业务取得业务收入53,419.82万元,同比下滑16.80%,业务毛利率12.96%,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24年,公司在该业务上重点开展巩固核心客户、加强应收回款、推进自研产品销售联动的三大举措,发挥业务客户基础好、市场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公司云计算产品、安全产品的销售提供渠道,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回款力度,促使公司年内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额度小于亏损额度,力促业务质量提升、释放风险,尽快实现企稳。 (五)管理优化和团队发展情况 为配合公司转型升级的战略,为后续长期战略发展打开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在管理改革和团队引进、激励上采取了 多项举措。通过大部制改革,加强了业务板块内部的协同联动,精兵简政,并优化核算方式,建立起“强业绩导向”的考核激励制度。年内引进多名重要高管和技术骨干,并以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完成上市后首个股权激励项目,共面向公司高管及核心骨干40人授予256.8万股,并预留48万股作为未来引进人才的激励池,制定了面向2025-2027年的激励解锁业绩规划,进一步明确增长目标、凝聚核心团队。 (六)资本运作和生态建设 报告期内,面对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监管引导,发布并完成回购计划,共计回购304.8万股,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此外,截止本报告日,公司董事长、总裁均增持公司股票,彰显公司转型升级的决心和 未来的信心。通过外延式发展加速公司战略转型升级亦是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之一,公司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及核心技术新场景、新市场应用的方向积极寻找合适的合作标的。年内公司完成对广州引力波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控股,该公司是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的发起单位,团队在AI教育和VR、MR领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通过投资有望增厚公司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上的能力,并探索切入AI教育领域。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与新华三集团、国曜科技、广宽公司、辰星未来航空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新技术引进、数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原智慧城市业务中独立分类,以更完整地展现该业务的经营情况;公司围绕人工智能和新安全需求形成的创新产品升级, 将原智慧安全业务升级为“AI+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原智慧城市业务的内涵升级为面向各行业提供信息化咨询设计、软件应用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数智化解决方案,具体涵盖民生(建筑、园区、教育、医疗)、城市管理与服务(港口、交通、市政、政务)、数据中心服务、工业能源(核电、烟草等)四大行业领域,业务称谓调整为“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产品分类方面,随着公司在产品上的创新品类不断推出,原“通信安全管理产品销售”业务的描述已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调整为“产品销售”业务,具体涵盖常青云AI超融合一体机、电磁网捕器、安全机器人、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等软硬一体产品的销售业绩;原“系统集成服务”业务叠加面向各行业的数智中台产品以及行业化、场景化的咨询设计服务,升级为“解决方案服务”业务,具体涵盖项目型业务模型的销售业绩;“技术服务”和“其他”分类不变。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收入、成本、毛利率变化情况及业务进展详见本节“四、主营业务分析”之“1、概述”相关内容。说明经营季节性(或周期性)发生的原因及波动风险 2024年,公司收入相较于上年出现波动下降的态势,从收入的季节性分布来看,四个季度的收入绝对金额分布较为平均,第四季度略有增长。主要系因为: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业务项目本身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表现为上半年收入较少,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较高,主要受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客户在项目立项、审批等环节影响。综合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公司2024年收入季节性分布合理,收入变动合理且符合行业特点。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与上年相比,本年合并范围新增3家子公司,分别为持股100%的广东杰创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99%的广州引 力波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00%的杰创智能(香港)有限公司。子公司名称 主要经营地 注册资本 注册地 业务性质 持股比例(%) 取得方式直接 间接北京蓝玛星际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万元 北京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100.00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广东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12480万元 广州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100.00 设立深圳市军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 200万元 深圳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51.00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广州杰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 108万元 广州 创业及技术服务 100.00 设立广州常青云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2000万元 广州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60.00 设立广州杰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 1000万元 广州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100.00 设立广东杰创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 1000万元 广州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100.00 设立广州引力波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 2163万元 广州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50.99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杰创智能(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100万元(美元) 香港 技术服务 100.00 设立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管理费用 76,540,103.01 64,461,780.70 18.74% 主要系总部大楼投入使用,折旧费费用增加、管理人员数量及工资增加以及员工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综合所致财务费用 -5,603,331.00 -10,461,030.44 -46.44% 主要系本期公司存量资金基数和投资收益率处于持续下降通道,导致财务收入减少研发费用 58,223,739.96 66,308,654.20 -12.19%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5G热点与跟踪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实现通过无线广播信号的精准覆盖,实现覆盖范围内的目标管理及跟踪功能的产品开发。 形成全制式产品系列组合和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我司产品竞争力。广东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安全防护及服务平台 公司新业务需求 已结项 构建云化的标识解析企业安全防护及服务平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识解析节点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为标识企业提供相适应的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和安全防护服务,形成工业互联网标识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在标识解析体系企业中的快速应用落地。 本项目建成,将弥补同类产品的市场空白,为标识企业、上云用云工业企业的提供云化安全方式,性价比高,使用便捷,解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后顾之忧。用于4G/5G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信号测量技术与系统研究 公司新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实现对发射终端的距离、方位的可感知,优化无线网络设计,研究一套可行的网络信号距离测量与方位感知相关的技术和系统。 开发4/5G网络下的信号距离测量的模型和技术,实现终端方位感知相关的技术,突破信号测量有关的关技术,并实现一套测量系统,可同时对多个4/5G终端设备对象进行距离测量和方位感知。基于态势分析和追踪跟踪的智慧监管核心设备与系统的研究 公司新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为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可以更加精确、有效的对犯罪分子进行监控打击,有效识别监管目标的动作、行为,及时的做出预警响应,此款产品可监管目标在监管区域的位置和路径进行有效的追踪,以识别和分析监管目标的行为路径进行趋势预测。 依托于前端采集设备的采集数据结合后台大数据AI智能分析预测算法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监管人员监管、行为预测、异常告警等业务功能,并结合客户自身资料库建立完备的电子档案、电子资料库并结合客户数据增强监管能力形成多维数据的互补并最终形成监管业务的闭环。5G手机终端的智能识别与管控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1、4G&5G虚拟基站:构建虚拟基站,模拟真实环境,处理与识别手机信号。 2、识别技术:快速识别4G/5G手机的 身份标识。 3、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实 现手机准确识别。 研制基于4G&5G虚拟基站的手机身份探测识别样机,这包括设计一个快速识别4G/5G手机IMSI(或SUPI)的硬件平台,以及构建能准确识别手机个体的深度学习网络。全制式信号FZ产品研发项目 公司新业务需求 开发阶段 使用前沿技术,研发支持2345G全频段快速管理信号的新产品。 可用于护卫、安保、防爆等私人、公共、工业等不同领域,产品技术先进,产品效果优于行业产品,客户范围广泛,预计公司收益较高。全制式蜂窝网络管理设备的研发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实现全制式网络的管理功能,包括信息采集、管理、迁网等功能。设备为车载形态,可实现各种地形下目标物管控产品开发。 设计基于模块化设计,同制式并发支持载波、多环境下数据采集速度和成功率、功能多样性与组合等方面,处于业界较高水平。广东电信核心网IMS综合网管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需求 测试阶段 完成电信核心网系统新功能的开发及运维工作,优化一键应急功能,提供到各运营支撑、指挥调度平台的接口,提升运维效能;增加IMS语音专线主叫鉴权定期比对、涉诈VoLTE用户踢网等信息安全操作功能;新增RCS、IBCF/TrGW等新建设备的接入。 持续研发产品维护与升级,不断为公司提供产品收益。LTE无线空口信号分析系统 公司新业务需求 测试阶段 该项目实现对区域内无线发射信号进行采集,并分析出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情况及配置参数的产品研发。 通过增强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拓展市场份额与业务领域、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品牌形象、促进产业链合作共赢以及推动公司战略转型与升级等方面的努力,公司将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综合管控系统项目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完成综合运维管控系统软件平台的开发,包括人员出入控制系统、岗位检测系统、手机信号管控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共五部分产品开发。 此项目产品对公司的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安全性以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同时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持,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优势。全制式基站信息采集系统项目 公司新业务需求 已结项 支持5G/4G/3G/2G环境的无线信号采集需求的产品研发。 配合网络管理设备打造“产品+平台+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树立核心优势,实现“精品”目标。广东电信全业务申告网络支撑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按新增需求,完成系统新功能的开发及运维工作。 持续研发产品维护与升级,不断为公司提供产品收益。无线网络高速传输产品的研发 公司新业务需求 开发阶段 研发一套全面的关于无线网络高速传输产品的研发系统,确保网络传输和存储的数据安全。 引入前沿技术、研究多层次安全防护、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监管系统的研发 公司新业务需求 已结项 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案件管理等金融综合管理平台的开发。 丰富了公司产品库,扩宽公司业务,打开了金融、证劵等领域的市场大门,推动公司创新发展。4+5G远距离CX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基于现有4G远距离CX产品,研制4+5G远距离CX产品及系统,主要针对空旷区域远距离4/5G终端的信息采集。采用DW技术与CX技术结合,不仅可以采集目标IMSI信息,还可以确定终端距离及方位,并描绘其轨迹。本产品及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海域,河道,边防等场景。 针对海防、海域以及边防等大范围开阔场景,开发LTE测向热点产品,实现对远距离(典型最远距离可达10km)目标终端的信息采集和测向定位。还可以拓展应用于沙漠、草原、平原等大面积搜救场景。新型测距测向DW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1.解决45G定位产品测向不准(4向: 80%,8向60%),且测向性能与远距离上号同时具备兼顾; 2.解决2345G定位产品同时具备测向、测距、测俯仰角,具备经纬度、地图轨迹呈现功能3.开发一体式2/3/4/5G数字单兵,增加数传功能4.测向单元与天线一体化设计。 全新的车载DW设备,可实现2345G定位产品同时具备测向、测距、测俯仰角,具备经纬度、地图轨迹呈现功能。LTE便携式主被一体跟踪系统的研发 公司新业务需求 测试阶段 该项目提供便携式主被一体的跟踪设备,对LTE通信目标进行采集分析,实现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分析业务。 此产品,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促进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公司将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疫病信息管理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公司新业务需求 开发阶段 本项目共研发3套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疫病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引入新行业,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可以促进相关科技的发展,推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为了解决水生动物疫病问题,需要开发相应系统进行管理和诊断。HFDS平台 公司新业务需求 开发阶段 对接GA、HGJS、HJ接入三方AJ和XYR数据,并对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清洗入库形成DS专项基础库,并依托基础库提供研判分析功能。 业务发展目前主要集中DS业务相关部门,如公A、HJ、JSJ等部门,做出口碑后,一系列的系统都可进行深究和开发。智慧城市平台升级及产业化项目 公司新产品开发 开发阶段 通过研发园区建筑协同运营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5G、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解决智慧园区建设 通过项目研发,不仅可以为企业拓展市场份额,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在智慧园区、城市治理等行业的竞争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园区管理者提供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力和品牌知名度。侦码管理分析平台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已结项 完成智慧数字感知实战平台V5.0版本,实现了通用功能的整合,优化碰撞伴随等研判工具的使用体验和性能,重构一键搜实现全文检索的能力 此版本整合了常用的ZM数据应用功能,同时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和研判性能,有利于提高客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公司热点设备的推广和销售。数据感知采集产品系列化升级及产业化项目 公司新产品开发 开发阶段 由产线MES系统、SCADA系统、柔性生产线组成,借助MES系统排序生产,所有柔性工位自动调用相关作业程序进行生产,通过SCADA系统和工业物联网安全网关采集各工位工艺参数,环线配备智能载具,支持产品在线初始化,每个工位配置POKA-YOKA防错技术,在线开展产品自动化测试,不同机型可同时在线开展混线生产。 该平台可大幅缩短新产品和定制化产品开发周期,并通过灵活的组合定制能力,快速实现产品扩展、堆叠、异形定制、小型化设计,以提高公司生产制造能力。大数据平台的研发 公司新业务需求 已结项 打造大数据平台产品化,借助大数据平台项目可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帮助企事业单位实现数据价值。 本项目完成后,我司具有大数据平台研发推广使用的成功案例,可实现数据同步、二维码摆渡等各个软件模块均自主开发设计。易受骗人群识别、人员实名制等核心算法均自主研发。GSM空口分析系统V6.0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已结项 实现针对GSM网络下的无线信号管控产品的研发。 目前市场调研主要围绕海外市场情况,在近3~5年,国际市场对被动式GSM解析设备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可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可提升我司在该领域的居于先列的技术实力,在后续海外市场开拓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室内4/5G基站系统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研制出采集室内4/5G基站系统 研发新的产品应对市场需求。智慧建筑综合管控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视频分析技术研究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已结项 为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可以更加精确、有效的对犯罪分子进行监控打击,有效识别监管目标的动作、行为,及时的做出预警响应,此款产品可监管目标在监管区域的位置和路径进行有效的追踪,以识别和分析监管目标的行为路径进行趋势预测。 本平台基于IMSI、MAC、人脸、车辆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需要对多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拟合等,其中数据采集和简单的查询分析方法已经具备,需要再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智能AI行为轨迹分析预测算法上进行技术突破。交换及业务网能力调度应用系统项目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本项目研发的主要产出成果: 1、数通设备的告警接入。 2、数通设备日常巡检。 3、固网IMS监控智治。 4、业务平台端到端监控。 5、建立内部云网管系统。 持续研发产品维护与升级,不断为 公司提供产品收益。 移动业务数字化服 务能力与应用项目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移动业务数字化服务能力与应用系统架构设计遵循模块化、解耦、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原则,旨在提供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系统。 持续研发产品维护与升级,不断为公司提供产品收益。疫病信息管理系统 公司新业务需求 开发阶段 本项目共研发3套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疫病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引入新行业,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可以促进相关科技的发展,推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为了解决水生动物疫病问题,需要开发相应系统进行管理和诊断。AI算力调度平台 公司新业务需求 开发阶段 实现多种算力资源统一融合和管理, 智算平台的研发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并能根据不同的应用、模型和资源需求,在多个AI算力资源池之间进行灵活的部署和调度。 必然选择,更是企业适应AI时代竞争的核心战略,为企业带来长期增长动力。常青云超融合软件V2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常青云超融合软件通过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构建高度集成、灵活扩展的IT基础设施。 通过软件开发,整合集中式存储和分布式存储,实现开箱即用的常青云超融合一体机,扩宽常青云产品的应用场景,如边缘计算等。常青云虚拟化云平台软件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开发阶段 常青云平台定位于企业级云平台的能力建设和综合治理,提供完善的IT基础设施管理功能,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旨在帮助客户构建混合异构、自动化自助交付、智能运营运维、安全合规的云基础设施平台。 云计算服务可以促进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帮助企业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这对于长期的业务增长和创新至关重要。常青桌面云软件V18 公司系列化产品研发 测试阶段 常青桌面云将在传统PC运行的桌面和应用数据迁移至云端,打造按需访问的下一代工作空间,并基于自研协议,实现一致桌面使用体验。 桌面云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集中管理桌面环境,适用于远程办公、教育、医疗等场景,帮助公司扩展行业解决方案。CDB信号识别与时差定位系统V2.0 公司新业务需求 系统测试 宽带自动ZC;窄带参数提取;信号时差跟踪;目标航迹生成。 在指定区域,部署“一主两辅”的时差跟踪系统,独立遂行自动检查、信号识别、时差跟踪任务,并且遵循GCB系列标准将数据传递相关电子检查系统,形成综合态势。 表现了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扩展市场业务范围。超短波通信一体化分析处理系统 公司新业务需求 系统开发 为我司进一步拓展国内J品市场奠定平台基础,由此衍生其他产品。 超短波通信一体化分析处理系统是我司研发、衍生其他国内J品市场产品的一个重要基础,该项目对于研发、市场均具有奠基性意义。移动通信2G/3G信号管理系统 公司新业务需求 系统开发 在各工作模式下自动执行;由主设备和跟踪单兵设备联合实现扫频功能。 体现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扩展市场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竞争力。某专用分析处理设备 公司新业务需求 方案设计阶段 实现某信号识别功能、信号处理功能以及分析功能 体现公司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能力,提高竞争优势;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提升客户满意度公司长期维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7,308.8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1.34%,新获授权专利28项,新增软件著作权57项。报告期内新增的上述知识产权,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物联感知等技术领域,集中体现了公司现阶段研发与产品工作重点投入的方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团队规模达165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9.39%;专业结构覆盖无线通信、机器学习、云计算等领域,具备多种软硬件产品持续开发迭代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规模有所下降,主要系因为公司处在新战略转型阶段,年内对技术和产品线进行了调整优化,对于部分不符合战略方向的产品、技术落后的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产品进行了裁撤、转移,减少了无效、低效开发所带来的成本浪费,将资源集中投放到具备良好前景的AI超融合一体机、安保机器人等新产品上。报告期内,研发团队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面向日益旺盛的AI应用开发需求,在原有算法、数据的积累基础上,重点研发杰创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内置超过20个行业的垂类训练数据集和上百个微调模型,具备国内外(开源/非开源)大模型的测试和优化工具,为后续公司各线条业务在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场景需求时,快速选择最合适的AI大模型、小模型算法应用提供高效的技术开发中台。在智能算力技术上面向各行业AI算力建设和应用需求,重点研发常青云AI超融合一体机、常青云智算平台、常青云AI应用平台三大产品。在物联感知技术方面,公司一方面加强无线信号测向、定位精度、网络管控反制技术攻坚,进一步提升通信安全管理产品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面向公安在打击诈骗、走私等方面需求,重点研发基于信号感知、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公安大数据分析平台产品,为安全相关部门提供更丰富的技术工具。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上年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统的研发 991,270.55 本项目需要研究LTE无线空口收/发信号处理方法和协议栈过程,研究用户用户业务和信令过程特征,开发多小区多用户上下行信号收发处理算法和设备,开发LTE空口协议栈以及信令行为分析算法,开发目标用户CX/DW算法和设备,开发控制终端设备,以 测试阶段实现LTE无线网络中目标终端上号、上下信号接收/发射、目标终端DW跟踪。全制式蜂窝网络管理设备的研发 547,960.19 项目需求来源于国外针对全制式蜂窝网络(含LTE/UMTS/GSM)目标终端的反制需求,包括帧码、DW、管控、侦听和FZ等功能。研发本设备的首要目的是获取海外订单,针对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区域,并在后续可以于国内边境地区使用。 测试阶段广东电信核心网IMS综合网管系统 2,048,858.82 核心网IMS综合网管主要服务于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目前系统融合了省公司和分公司网管,已实现对全省IMS、VoLTE、C网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设备告警、性能、资源数据、维护作业、维护资料的集中采集、执行、存储和管理;为了提高维护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了设备自动巡检、智能工单助手、部分局数据脚本自动生成和自动执行功能。 按照集团数字化转型要求,采用集团2020年PaaS清单相关自研、原生组件开发工具,实施系统架构、组件及中间件优化改造;优化一键应急功能,提供到各运营支撑、指挥调度平台的接口,提升运维效能;增加IMS语音专线主叫鉴权定期比对、涉诈VoLTE用户踢网等信息安全操作功能;新增RCS、IBCF/TrGW等新建设备的接入。 测试阶段LTE无线空口信号分析系统 2,008,381.06 本项目是一个全新独立自主开发软件项目,为LTE移动网络无线空口侦控软件平台,本平台也提供图形化用户界面和LTE移动通信中无线空口数据的解析。 测试阶段5G热点与定位系统 5,084,673.52 结合我司成熟的2/3/4G产品,形成2/3/4/5G完整的产品系列组合和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我司产品竞争力。 测试阶段全制式信号FZ产品研发项目 378,996.27 目前国内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包括2G、3G、4G、5G等。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通信手段。因此,开展对地面移动通信(2/3/4/5G)FZ的技术平台及产品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全制式信号FZ产品,作为一个子系统集成入某所整体系统,某所整体系统主要由全制式信号FZ产品、第三方设备、第三方控制台等组成。全制式信号FZ采用车载安装部署,机动性强。 开发阶段4+5G远距离CX系统 584,635.17 基于现有4G远距离CX产品,研制4+5G远距离CX产品及系统,主要针对空旷区域远距离4/5G终端的信息采集。采用DW技术与CX技术结合,不仅可以采集目标IMSI信息,还可以确定终端距离及方位,并描绘其轨迹。本产品及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海域,河道,边防等场景。 开发阶段5G手机终端的智能识别与管控系统 698,434.17 1、4G&5G虚拟基站:构建虚拟基站,模拟真实环境,处理与识别手机信号。 2、识别技术:快速识别4G/5G手机的身份标识。 3、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实现手机准确识别。 测试阶段 AI算力调度平台 436,324.54 本项目需要研究算力调度技术,开发模型管理和模型部署推理平台,帮助企业快速部署自然语言大模型,使用AI提高生产力、实现企业AI数字化转型。 开发阶段常青云虚拟化云平台软件 383,172.40 本项目主要为开发常青云平台,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和云管理功能,旨在通过虚拟化技术,为用户提供灵活、高效和可扩展的环境,方便统一管理虚拟资源。 开发阶段常青云超融合软件V2 416,885.47 本项目将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等核心功能整合于一体,利用软件定义技术,实现了集中管理和控制。常青云超融合软件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云基础架构服务,助力企业轻松实现云端部署。 开发阶段常青桌面云软件V18 749,807.89 本项目主要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发桌面云软件,通过部署实现企业及个人的IT系统整体上云,实现随时、随地、任何设备、安全地访问云端数据,统一管理云桌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测试阶段HFDS平台 432,700.29 对接GA、HGJS、HJ接入三方AJ和XYR数据,并对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清洗入库形成DS专项基础库,并依托基础库提供研判分析功能。 开发阶段GSM空口分析系统V6.0 102,622.05 实现针对GSM网络下的无线信号管控产品的研发。 已结项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内部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能够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开发阶段的支出,若不满足上列条件的,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研究开发项目在满足上述条件,根据相关立项及审批文件,进入开发阶段,对研究开发项目单独归集核算,确 保资本化的准确。 5、现金流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上期相比由正转负,比去年同期下降235.88%,主要系:①回款端:公司的客户主要系政府、事业单位、国企,2024年相关单位财政预算较为紧张,政府、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和国企单位预算拨付流程较慢, 该部分客户存在延迟付款的情形;②公司为承接更多政府、央国企订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前采购项目和研发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扩大团队规模,现金支出短期内激增;综合导致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上期相比出现下滑。本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上期减少47.98%,主要系本期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为提升综合收益率,加大理财投资周转,本期末未赎回理财余额远大于上年同期,导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本期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上期缩窄28.51%,主要系本期公司分配股利、偿还银行借款的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适用□不适用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236.2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5.88%,主要系因为公司的客户主要系政府单位和国企,2024年相关单位财政预算较为紧张,政府财政预算和国企单位预算拨付流程较慢,该部分客户存在延迟付款的情形,综合导致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上期相比出现下滑。本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97.69万元,与上年同期对比,净利润减少1,308.05%,主要原因如下:1)高毛利的通信安全管理产品收入周期性下降,系统集成服务受市场影响毛利率下降,导致公司整体毛利下滑;2)公司上市后为营造更加优质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环境、引进优秀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导致管理费用增加;3)公司存量资金基数和投资收益率处于持续下降通道,导致财务收入减少;4)个别客户出现流动性危机、加之财政预算收紧,公司严格遵守坏账准备计提政策,针对出现逾期情况的应收账款计提足额的减值拨备。坏账计提、股权激励等影响当期损益的项目,导致出现利润亏损,而对现金流的影响有限,上述错配使得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不那么直接,进一步加大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不适用 营业外支出 5,386,416.61 -5.75% 主要系公司与供应商的合同纠纷,败诉预估的诉讼赔偿金 否信用减值损失 -40,683,692.94 43.40% 主要系本期个别客户出现流动性危机、加之财政预算收紧,坏账准备增加导致预期信用损失有所增长 否其他收益 20,244,138.92 -21.59% 主要系收到政府补助、个税手续费返还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额与上期相比由正转负,现下滑。 2)本期投资活动现金流 量净额比上期减少 47.98%,主要系本期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为提升综合收益率,加大理财投资周转,本期末未赎回理财余额远大于上年同期,导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应收账款 466,887,729.55 20.98% 470,349,692.00 20.26% 0.72%合同资产 27,718,144.91 1.25% 42,744,222.14 1.84% -0.59%存货 314,140,992.83 14.12% 327,599,304.86 14.11% 0.01%投资性房地产 153,797,400.00 6.91% 149,609,400.00 6.45% 0.46%长期股权投资 0.00% 0.00% 0.00%工程全面转固,导致固定资产余额有所上升。工程全面转固,导致在建工程余额有所下降。使用权资产 3,652,604.21 0.16% 4,806,899.55 0.21% -0.05%短期借款 701,531.67 0.03% 700,672.22 0.03% 0.00%合同负债 223,403,786.68 10.04% 237,988,315.37 10.25% -0.21%长期借款 10,122,604.47 0.45% 6,436,736.74 0.28% 0.17%租赁负债 631,985.05 0.03% 2,061,695.06 0.09% -0.06%应付账款 320,998,933.72 14.43% 336,572,139.33 14.50% -0.07%应交税费 44,673,071.56 2.01% 45,412,816.21 1.96% 0.05%应付职工薪酬 9,085,333.16 0.41% 9,251,730.19 0.40% 0.01%其他流动负债 6,687,937.93 0.30% 9,589,939.07 0.41% -0.11%递延收益 9,603,881.63 0.43% 9,805,901.87 0.42% 0.01%递延所得税负债 9,690,976.42 0.44% 10,345,374.93 0.45% -0.01%理财产品所致。投资性房地产 153,797,400.00 6.91% 149,609,400.00 6.45% 0.46%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目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 受限原因 货币资金 20,358,683.64 保证金固定资产 390,248,266.34 抵押借款合计 410,606,949.98注1:货币资金受限金额主要为保函保证金及票据保证金。注2:2020年7月22日,公司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分行签订合同编号为GDK477560120200232固定资产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人民币300,000,000.00元,借款期限为96个月,自实际提款日计算,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借款金额为206,875,516.40元,公司已归还193,737,662.97元,余额13,137,853.43元。公司于2022年8月17日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分行签订合同编号为GDY477560120200019-2工业厂房抵押合同补充协议提供担保;孙超、谢皑霞于2020年7月22日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分行签订合同编号为GBZ477560120200046-1保证合同提供担保;龙飞、何滔于2020年7月22日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分行签订合同编号为GBZ477560120200046-2保证合同提供担保。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进度,建设中未产生收益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3)= (2)/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用募 集资金总额 尚未使 用募集 资金用 途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2年 首次 公开 发行2022年04 月20 集资金 主要用 于现金 管理或 存放于 公司募 集资金 专户中 用于募 投项 目。 0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538号)同意注册,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5,620,000.00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39.07元。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1,000,973,400.00元,扣除全部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911,548,531.35元。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4月15日划至公司指定账户。 公司于2022年6月1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其中,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费用人民币45,256,000.00元,置换预先支付发行费用人民币3,823,334.85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2年6月2日披露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的《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021)。 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以及2024年5月13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分别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 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在不影响公司募投项目投资建设和保证募集资金安全使用的情况下,董事会同意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含超募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00,000,000.00元(含本数),在审议通过的投资额度和期限范围内,资金可滚动使用。在审议通过的额度范围内,授权管理层签署相关文件,授权公司财务部门具体实施。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未到期余额为人民币285,000,000.00元,未超过股东大会对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授权额度。(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不适用 (2)/(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2022年04月20日 智慧城市平台升级及产业化择“不适用”的原因) 1、“智慧城市平台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有所延缓,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由2024年4月20日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公司独立董事和保荐机构对此事项发表了明确的同意意见。目前项目仍处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单独核算收益。 2、“智慧安全产品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在报告期内仍处于实施过程中,无法单独核算收益情况。 3、“杰创研究院建设项目”主要助力公司产品和技术水平提升,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保障公司持续发展,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适用超募资金31,154.85万元,转入永久补流资金18,600.00万元,剩余超募资金12,554.8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暂未确定用途,用于现金管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截至2022年5月20日,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支付发行费用382.33万元,以自筹资金预先支付募集资金投资项目4,525.60万元,已从募集资金中置换。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将用于承诺募投项目。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不适用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发展规划等。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301248杰创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428》 2024年05月08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其他 1、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海南华银天夏私募基金 管理有限公司 3、广东西域投资管理有限 公司 4、深圳市吉富启瑞投资合 伙企业 5、广州长牛投资有限公司 6、北京方圆金鼎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 7、深圳市诚和昌私募证券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8、南通熙宁投资管理有限 公司 9、广州玄甲私募基金管理 有限公司 10、部分个人投资者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未来前景、财务状况等。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301248杰创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508》 2024年09月12日 线上会议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投资者网上提问 公司业绩变动原因、未来发展规划等 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的《301248杰创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0912》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