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澳科技(00245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情况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光伏产品的量产技术逐渐进步和成熟,性能稳步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尤其是2024年以来,在全球性碳中和大背景下,叠加供需不平衡引起的上下游各环节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持续提升了光伏发电的竞争力。 (1)全球光伏装机量再创新高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持续加速,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政策推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光伏装机持续增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 599GW,同比增长35%,再创新高;截至2024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超过2TW。预计到2025年底,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世界规模最大 的装机电源。 数据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2)GW级市场不断增加,新兴市场潜力大 2024年全球前十大光伏市场,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德国、巴西、西班牙、巴基斯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 意大利,十大光伏市场占据全球超过75%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全球 GW 级市场不断增加。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GW级国家和地区市场达到36个,比2023年增加4个,预计2025年数量将增加至40个。 数据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 (3)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前景光明 2023年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 28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超过 100 个国家达成重要协议,即在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 3 倍,至少达到11.2TW。2024年6 月举办的G7 峰会中、10 月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环境与气候可持续部长会议,又提出的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举措。展望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投资带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保持增长。同时,新能源占比提升后面临更多的电力系统平衡问题、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波动和企业盈利承压、地缘政治影响主流市场需求、贸易壁垒和本土化要求不断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也为全球光伏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总体来说,2025年中国、欧洲、美国依旧是全球光伏的主要增量市场,但增速逐步放缓;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在电力刚性需求、能源转型迫切要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光伏装机增长迅速,市场占比持续上升。中国: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277.57GW(交流侧),同比增长28.3%,连续 11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光伏累计装机突破 880GW,连续 9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受到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 号),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 号)等政策的影响,预计新增光伏项目将集中在2025年上半年并网,下半年装机存在不确定性,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将放缓。欧洲:根据欧洲光伏协会(Solar Power Europe)报告显示,2024年欧洲 27 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为 65.5GW,相对于 2023年的62.8GW,同比增长4.4%,与2021-2023年 41-53%的增速相比相形见绌。据欧洲光伏协会预测,基于过去两年备案的存量集中式项目支撑,2025年欧洲新增装机将达到70GW(中性场景)。由于接入紧张及市场不确定性,预计 2026年增速将放缓至 3%。整体来看,2025-2028年欧洲光伏新增装机将保持在 3%~7%的增速水平,主要市场为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预计前三大市场将在2025-2028年贡献139GW的新增规模,占到欧洲区46%的份额。 数据来源:欧洲光伏协会(SPE)、2025-2030年数据为预测值 美国:2024年9月,美国政府根据301条款对中国光伏产品关税提高到50%。2025年2月至4月期间,美国政府多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光伏产品进入美国将面临更加高额关税。2024年美国商务部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 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发补贴调查,于2025年 4 月宣布了终裁结果,对泰国、越南拟加征近 400%关税,对柬埔寨拟加征 651.85%关税,对马来西亚拟加征 34.41%关税,此外对部分不配合调查的企业惩罚性加征高额关税,部分企业配合调查而获较低税率获豁免。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虽然对IRA 政策是否继续执行存在不确定性,但美国对新兴工业的投资增长仍在持续,预计将调整一部分 IRA 内容。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25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将从 2024年的49GW提升至2025年的54GW(直流侧),主要由于科技企业对绿电采购需求,推动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 2、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供给情况 根据 PV infolink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实现正增长,其中硅料产能同比增长接近 50%达 到307万吨(折合约1426GW);硅片产能同比增长23%达到1147GW;组件产能同比增长15%,达到1350GW。尽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较高,但600GW的光伏新增装机量相对于产业链各环节均超过1,100GW的产能来说,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明显,供需失衡导致全产业链光伏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间,行业亏损面持续扩大,部分中小企业宣告破产。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根据 PV infolink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世界产能的95%、96%、91%和81%。面对当前供需失衡的态势,为支持光伏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国家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包括提高投资准入门槛、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如2024年 1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从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维护、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3、行业周期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共识的日益深化,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发 展速度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伏行业规模与产业成熟度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行业发展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周期性特点。政策因素在光伏行业的周期性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光伏行业的发展与政策风向密切关联,在全球绿色发展共识的背景下,各国产业扶持政策不断涌现,光伏市场规模、上网价格均有稳定的预期和保障。当前全球各国均在鼓励和扶持清洁能源发电,而太阳能是主要的清洁能源,尽管部分国家或地区政策上会出现短暂调整(比如美国),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发生根本性骤变或重大转向的可能性很小。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影响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光伏行业主要受到下游电力消费规模、电力能源结构等方面影响,整体上与宏观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性。另一方面,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大范围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市场逐渐从“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光伏行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更加敏感,并随市场需求的波动呈现周期性特点。未来全球各主力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再加上电网消纳问题浮上台面,行业将进一步出现调整。技术迭代与产能优化更新同样是光伏行业周期性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光伏材料、高效光伏组件以及智能化光伏系统等不断涌现,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新技术推广和应用需要经历市场培育期,在新兴技术逐步替代传统技术的过程中,企业往往集中大力投资布局新产能,短期内产业链各环节新建产能集中释放,造成产能周期性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放眼长期,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的产能将被逐渐优化淘汰,从而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并开启新一轮的行业增长周期。 4、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光伏产品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是国内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之一,已构建起包括太阳能光伏硅棒、 硅片、电池、组件及储能系统,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光伏材料与装备在内的综合性产业链链条,成为光伏行业中产业链完整、结构布局协调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近年来通过产能扩建与产业链拓展,进一步加强光伏产品的供应能力,满足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与多元化,巩固自身在光伏行业中的领军地位。根据第三方权威咨询机构PV InfoLink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为前三)。得益于光伏组件方面的优势,2024年 3 月晶澳科技作为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顺利通过复核,再次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晶澳科技在光伏行业长期耕耘,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成果丰硕。公司研发重点为开发太阳能电池新型技术,大幅度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力求接近理论极限。与此同时,致力于大幅度降低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成本,以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进步带动整个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2024年6月,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PVEL发布了《2024年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晶澳科技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连续九年被评为“最佳表现”组件供应商。2024年7月,在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马丁・格林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权威期刊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上发布了第64期“光伏电池效率榜单”,晶澳科技荣登TOPCon量产尺寸电池效率类别榜首。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随着全球性能源结构性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新 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各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光伏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用电量不断增加,全球各国加速推进“碳中和”进程,以及各国日益重视能源安全,光伏成为各国能源转型的首选,市场需求驱动将推动光伏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23年以来,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开始逐步释放,受供需失衡的影响,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多环节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全产业链亏损,企业关停产线、项目延期或取消不断发生,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阶段。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导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经过审慎评估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业绩影响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012,069.70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5,594.38万元,公司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1,295,801.23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89,624.75万元。面对不断加剧的行业挑战,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发挥自身优势,出货量实现增长报告期内,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电池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79.447GW(含自用1.544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 2、持续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公司长期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工作,研发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研发为基础,工艺创新为抓手,持 续加大研发力度,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024年度研发投入 37.11亿元,占营业收入 5.2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有效专利1,899项,其中发明专利1,031项。为实现产品更好客户端价值和满足客户多种应用场景需求,2025年初,公司重磅展出了新品 DeepBlue 5.0 超高性能组件。该产品基于公司 Bycium+ 5.0 电池技术平台,集成前沿技术、结构优化、材料增强和电气架构升级等多项高水平创新成果,实现了组件性能的大幅提升,功率高达 670W,效率达24.8%。DeepBlue 5.0 组件基于公司智能制造和质量控制优势,成功继承了DeepBlue家族可靠性出众的优秀基因,可全面适应极寒、高原、干热、沙尘、湿热、海洋等各类应用场景,开创了超高性能组件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3、加速推进n型电池产能爬产,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n 型电池产能快速达产,产品良率、电池转换效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大尺寸电池在转换效 率和生产成本上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末公司组件产能达 100GW,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 80%以上和70%以上,电池产能已完成由p型向n型的切换。目前,公司最新的n 型倍秀(Bycium+)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已达到27%,工艺将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提高电池的性价比。 4、优化海外产能布局,推动“全球化”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保护趋势日趋严峻,全球化产能布局迫在眉睫,在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速推进阿曼年产 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提升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公司经营情况、业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未来盈利能力等因素,计划使用不低于人民币4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含)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2024年10月29日,股份回购实施期限届满,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26,945,700 股,最高成交价为 22.1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9.71元/股,累计成交总金额为489,990,021.55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本次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6、现金分红,提升投资回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了2023年度权益分派,以公司总股本 3,309,669,203 股剔除已回购股份 24,476,300 股后的 3,285,192,903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5.63元人民币现金(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8.49亿元。本次派发现金红利金额与公司2023年度回购股份金额合计 21.09亿元,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 7、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效运营体系 探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助力降本增效。持续加强数据信息的团队和能力建设,提升 信息安全建设和保障,完成了营销、制造、运营、物流、财务等管理系统的新建和优化。设立智能制造研究院,各基地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多个单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智化的推广,大幅提高了产线产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8、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以“共建绿色循环,共谋绿色发展,共创绿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体系,注重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广泛应用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打造绿色智造工厂;携手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零碳”生态圈;通过慈善捐赠、救灾助学等多种形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司已有 6 个基地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获国证指数ESG评级AAA级,EcoVadis可持续发展评级银牌等多项评级。连续三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暨ESG报告,对外传递公司价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新能源行业 销售量 MW 72,675.51 53,145.46 36.75%生产量 MW 173,177.14 259,953.47 22.06%库存量 MW 8,024.96 9,073.91 -11.56%注:1 含代工量2 含代工量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公司产销规模扩大,2024年销售量、生产量较2023年有较大幅度增加。2024年销售量不含公司自用量1543.95兆瓦。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本期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较上期相比发生变化。详见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之九、合并范围的 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N型高品质单晶6.0技术研发 降低N型单晶氧含量,提升单晶少子寿命 规模化推广阶段 单晶氧含量降低3ppm以上,单晶少子寿命提升20%以上 研发N型高品质单晶6.0技术,持续降低氧含量,提升少子寿命,助推N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良品率和可靠性的提升AI赋能智慧拉晶技术研发 AI技术对晶体生长领域赋能,实现工艺参数动态优化、材料基因工程设计、晶体缺陷智能诊断 研发中试阶段 单晶成本降低10%以上,实现人机能力矩阵重构,解放劳动岗位25%以上 AI技术对光伏行业赋能,构建“AI执行层-人类决策层”的双螺旋结构智能工厂大尺寸N型钝化接触电池技术升级 大尺寸N型钝化接触电池技术升级迭代并导入量产 部分产能升级第五代技术 第五代TOPCon电池技术开发及应用,组件功率较第四代提升10W以上 迎合市场需求提供更高转换效率的光伏电池量产技术解决方案新型全背接触电池 研究开发高效、低成 小批量试跑完成 实现全背接触组件正 丰富公司光伏组件的(BC电池)和组件量产方案研发 本的适合大规模量产的新型全背接触电池和组件 面效率较TOPCon组件提升0.5% 产品类型,增强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如屋顶、分布式)的高效、高端产品竞争力高效低成本异质结电池开发 开展异质结电池的中试,并持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完成阶段目标,转为技术储备 异质结电池光电转化效率>26.5%,完成小批量试制 完善公司在高效电池技术领域的技术储备高强度组件技术开发 提升组件产品可靠性,增强产品使用寿命 产品中试进行中 通过设备及工艺优化,组件载荷性能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外观改善 组件产品强度提升,发电量更优,适配更多应用场景高精度互连组件技术开发 提升组件效率,降低单瓦成本,降低贵金属消耗 中试阶段 电池端银耗降低10%以上,促进下游BOS及LCOE降低 降低高效组件单瓦成本,优化组件外观,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高压1500V液冷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攻克直流1500V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搭建直流1500V高压液冷储能技术平台。 规模化推广阶段 研制高压1500V液冷大型预制舱储能样机并示范应用。 实现储能技术和产品“零”突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工商业储能EMS及云平台开发 推出“晶澳星云”系列能量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业务和技术的数字融合。 示范应用阶段 攻克数据通信、系统架构、能量调度等技术难点。 推动储能安全和智慧进阶,促进技术标准化和成本降低。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同比降幅较大,主要系销售收款减少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同比降幅较大,主要系购建长期资产的现金支出减少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系本期借款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一年内到期的 非流动资产 2,871,642,531.35 2.54% 2,668,540,265.43 2.50% 0.04% 其他流动资产 3,757,903,513.93 3.33% 2,846,806,290.02 2.67% 0.66%无形资产 2,162,945,535.82 1.91% 2,262,783,873.95 2.12% -0.21%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7,654,931.56 1.11% 932,781,800.67 0.88% 0.23%其他非流动资加所致应付账款 9,814,115,775.05 8.69% 8,816,378,706.33 8.27% 0.42%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765,458,153.16 1.56% 824,307,166.77 0.77% 0.79%应付债券 8,623,651,496.24 7.63% 8,359,739,960.81 7.84% -0.21%预计负债 1,837,744,006.11 1.63% 1,518,973,691.70 1.43% 0.20%递延收益 1,254,670,681.65 1.11% 1,006,703,824.20 0.94% 0.17%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资产的具体内容 形成原因 资产规模 所在地 运营模式 保障资产安全性的控制措施 收益状况 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 是否存在重大减值风险晶澳太阳能越南有限公司 投资设立 66.39亿元 越南 独立运营 保险 22.26亿元 23.80% 否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其他变动为被投资单位股权变动、应收款项融资变动及境外公司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时的外币报表折算差异。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受限资产情况详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24、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人民币2,000,000,000.00元的转让对价将持有的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司(以下简称“扬州电池”)23.07%股权转让给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太阳能”)。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本集团持有扬州电池 否2024年07月10日 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权的公告》94.23%股份,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扬州电池5.77%股份,扬州电池仍为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 2024年8月,晶澳太阳能收购小股东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扬州电池5.77%股权,支付对价人民币502,944,444.00元,本次收购完成后,集团持有扬州电池100%股权。合计 -- -- 2,502,944,44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报告期内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适用 □不适用体原则,以及与上一报告期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的说明 本公司本年度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的相关要求,并开始运用套期会计。公司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 号——金融工具列报》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开展的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报告期实际损益情况的说明 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4,875.66万元,交割收益-4,076.38万元。套期保值效果的说明 公司定期召开外汇小组会议,查看外汇敞口现状并回顾外汇套期的盈亏情况和策略,开展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与生产经营紧密相关,公司的外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币种、金额、时间期限都是一一对应的,套期保值业务的损益能够对应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汇兑损益的变动,规避外汇汇率波动风险。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 自有资金报告期衍生品持仓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1、市场风险:在外汇衍生品的存续期内,每一会计期间将产生重估损益,外汇衍生品到期或择期交割时,合约汇率与交割日市场汇率差异将形成实际交易损益并冲销重估损益的累计值形成投资损益。外汇衍生品交易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性风险为原则,不做投机性套利交易。 2、流动性风险:不合理的外汇衍生品购买会引发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交易方案将以外汇资产及负债为依据,严格审查相应的进出口采销合同,合理规划外汇资金计划并适时选择外汇衍生品,适当选择差额交割衍生品,以减少到期日现金流需求,保证在交割时拥有足额资金供清算,确保所有外汇衍生品交易均以正常的贸易业务背景为前提并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控,严控逾期应收账款和坏账。 3、履约风险:不合理的交易方选择可能引发公司购买外汇衍生品的履约风险。因此,公司会对已有的拥有良好信用且与公司已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进行评估,降低履约风险。 4、其它风险:外汇衍生品交易合同条款不明确,将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公司将审慎审查与合作方签订的合约条款,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以防范法律风险。已投资衍生品报告期内市场价格或产品公允价值 本公司衍生品投资包括但不限于外汇远期结售汇(定期、择期)、期权、结构性外汇远期合约等,计量公允价值的相关参数直接采用主办银行的远期外汇合约牌价。变动的情况,对衍生品公允价值的分析应披露具体使用的方法及相关假设与参数的设定涉诉情况(如适用) 无衍生品投资审批董事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12月13日衍生品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露日期(如有)2023年12月29日2) 报告期内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适用 不适用公司报告期不存在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使用募 集资金用途 及去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0年 向特定 对象发 行股票2020年10 月30 日 520,0 00 515,8 23.67 18,75 2.96 507,7 1、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20]1759号)的核 准,本公司向18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44,131,455股,发行价格为21.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199,999,991.50元,扣除承销费人民币39,245,282.95元(不含税)后,剩余募集资金为人民币5,160,754,708.55元,扣除其他发行相关费用人民币2,518,048.55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5,158,236,660.00元。报告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8,752.96万元,截止报告期末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07,720.73万元(含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8,102.94万元,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9,200.00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225.41万元,差额为募集资金专户利息收入、手续费支出及使用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收益。 2、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430号)的核 准,本公司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74,382,624股,发行价格为67.2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999,999,985.28元,扣除承销费人民币31,320,754.63元(不含税)后,剩余募集资金为人民币4,968,679,230.65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结项(具体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银行结算余额为准)拟投入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 的节余募集资金35,736.55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461,493.03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节余募集资金中人民币10,000.00万元已从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专户转入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募集资金专户。报告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2,136.09万元,截止报告期末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42,472.69万元(含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4,395.23万元,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44,500.00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349.85万元,差额为募集资金专户利息收入、手续费支出。 3、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 [2023]1164号)同意注册,本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96,030.77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人民币,按面值发行。本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8,960,307,7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8,933,848,025.97元。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结项(具体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银行结算余额为准)拟投入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 的节余募集资金35,736.55万元,调整后投资总额929,121.35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节余募集资金中人民币10,000.00万元已从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专户转入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募集资金专户。报告期已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63,953.91万元,截止报告期末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788,671.77万元(含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14,713.03万元,其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111,200.00万元,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4,188.12万元,差额为募集资金专户利息收入、手续费支出。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向特定 对象发 行股票2020年 10月30 日 年产 5GW 高效电池和 10GW高效组 件及配套项 目 生产 建设 否 370, 000 312, 603. 9 18,7 6 303, 222. 适用”的原因) 1.补充流动资金不适用预期效益数据。 2.受光伏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影响,“年产5GW高效电池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和“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效益未及预期。3.“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为研发类项目,不涉及预期效益情况。4.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10GW拉晶、切片已于2023年4月开始试生产,二期10GW拉晶、切片于2023年10月开始试生产,目前已达到正常生产条件,项目在建工程已逐步进行转固。因公司整体产能规划,项目建设有所延缓,该项目土建工程项目尚未完成决算,部分机器设备尚未完成验收,故尚不具备结项条件。该项目原定项目建设期32个月,原计划于2024年6月完成。基于以上原因及未来项目工作计划,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项目建设期延长1年,延期至2025年6月。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超募资金的金额、 不适用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6适用报告期内发生2024年12月19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24年12月30日,本公司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2025年1月14日,“晶澳转债”2025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暨向下属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变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 和扬州“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的实施方式,由原计划通过本公司向包头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头晶澳”)、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晶澳”)提供借款的方式变更为向包头晶澳、扬州晶澳增资,该项目的其他内容保持不变。向包头晶澳增资:本公司使用募集资金27亿元向晶澳太阳能增资,由晶澳太阳能向扬州晶澳增资200,901.06万元、向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晶澳”)增资69,098.94万元,再由扬州晶澳向合肥晶澳增资200,901.06万元,最后由合肥晶澳向包头晶澳增资27亿元。本次向包头晶澳逐层增资将全部以债权转为股权的形式进行,不涉及现金流转,增资路径涉及公司无需开立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向扬州晶澳增资:本公司使用募集资金15亿元向晶澳太阳能增资,再由晶澳太阳能向扬州晶澳增资15亿元。本次向扬州晶澳逐层增资,其中本公司已提供给扬州晶澳的借款11.4亿元将以债权转为股权的形式进行增资,尚未借出的3.6亿元将以现金的形式进行增资。现金增资路径涉及晶澳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将开立募集资金专用账户用于存储现金增资资金,并与相关开户银行及保荐机构签订募集资金专户存储监管协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1.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2020年9月25日,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1,605,868,435.04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对本公司截至2020年9月11日以自筹资金先期投入情况进行了专项审核,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0]第ZB11680号、信会师报字[2020]第 ZB11681号《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鉴证报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表了核查意见。2.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2022年4月29日,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570,204,647.20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对本公司截至2022年4月15日以自筹资金先期投入情况进行了专项审核,并出具了信会师报字[2022]第ZB10624号、信会师报字[2022]第ZB10625号《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鉴证报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表了核查意见。3.2023年度公司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2023年7月27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2,072,716,606.56元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已对本公司截至2023年7月14日以自筹资金先期投入情况进行了专项审核,并出具了毕马威华振专字第2301528号《关于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支付发行费用情况报告的鉴证报告》,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表了核查意见。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1.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2020年9月25日,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4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0年9月25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公司募集资金专用存储账户。2020年度本公司实际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4亿元,截至2021年7月14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1年7月23日,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9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1年7月23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公司募集资金专用存储账户。2021年度本公司实际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9亿元。截至2022年4月22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2年4月29日,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4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2年4月29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本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2022年度本公司实际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5亿元。截至2023年4月23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3年4月26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3年4月26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0亿元。截至2023年7月26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存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3年7月27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6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9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3年7月27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本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9亿元,截至2024年7月24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4年7月25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7.6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4年7月25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本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5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归还人民币58,000,000.00元,尚未归还的余额为人民币92,000,000.00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中尚未使用余额为人民币2,254,066.04元,可使用金额为人民币94,254,066.04元,占初始募集资金净额的1.83%。该募投项目已结项,节余募集资金已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本公司将保留该募投项目募集资金专户,直至所有待支付项目尾款支付完毕,后续该部分资金再行产生的利息收入与手续费差额所形成的节余资金也将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2.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2022年4月29日,本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4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6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2年4月29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2022年度本公司实际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6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截至2023年4月23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3年4月26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3年4月26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本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0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截至2023年7月26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3年7月27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6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3年7月27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本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9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亿元,截至2024年7月24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4年7月25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7.6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50亿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60亿元,使用期限自本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4年7月25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本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5.5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归还人民币156,000,000.00元,尚未归还的余额为人民币394,000,000.00元;使用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 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6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归还人民币109,000,000.00元,尚未归还的余额为人民币51,000,000.00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中尚未使用余额为人民币3,498,466.70元,可使用金额为人民币448,498,466.70元,占初始募集资金净额的9.03%。此次募集资金募投项目中“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已结项,节余募集资金人民币35,736.55万元,根据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上述节余募集资金将用于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使用,本公司将保留“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募集资金专户,直至所有待支付项目尾款支付完毕,后续该部分资金再行产生的利息收入与手续费差额所形成的节余资金将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节余资金为0元,本公司将保留“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募集资金专户,直至所有待支付项目尾款支付完毕,后续该部分资金再行产生的利息收入与手续费差额所形成的节余资金将继续用于本项目的支出。3.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2023年7月27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6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7亿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3年7月27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公司募集资金专用存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5亿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4.7亿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0亿元,截至2024年7月24日,本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2024年7月25日,本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本公司在确保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实施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7.6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4.00亿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4年7月25日)起不超过12个月,到期后将及时归还到公司募集资金专用存储账户。本公司实际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4.0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归还人民币400,000,000.00元,尚未归还的余额为人民币0.00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10.0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归还人民币248,000,000.00元,尚未归还的余额为人民币752,000,000.00元;使用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人民币5.00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归还人民币140,000,000.00元,尚未归还的余额为人民币360,000,000.00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中尚未使用余额为人民币41,881,221.24元,可使用金额为人民币1,153,881,221.24元,占初始募集资金净额的12.91%。此次募集资金募投项目中“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和“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已具备满产条件于2024年12月结项,节余资金为0元,本公司将保留“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和“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募集资金专户,直至所有待支付项目尾款支付完毕,后续该部分资金再行产生的利息收入与手续费差额所形成的节余资金将继续用于本项目的支出。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适用1.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年产5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及配套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本公司决定对该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58,674.10万元(具体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银行结算余额为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本公司生产经营。募集资金节余的原因为:(1)公司本着合理、高效、节约的原则科学审慎地使用募集资金,叠加该项目开始实施的时间为2020年上半年,局势不明朗导致建筑市场需求萎缩,工程施工、材料等建造成本下降,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单位造价较可研编制时有所下降。(2)考虑到未来光伏产品升级换代因素,该项目可研编制时项目投资总额包含了从P型升级到N型电池产线的相关设备工程投入,但由于实际投产后P型产线总体效益良好,因此该等升级改造部分短期内暂缓实施,后续根据行业技术变化情况及市场需求确定实施时间,为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本公司拟将该部分投入对应的资金进行节余处理,后续以自有资金进行投入。2.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主体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320,000.00万元,截至2024年8月23日,累计已投入募集资金264,466.48万元,待支付款项20,158.63万元,节余募集资金金额 35,736.55万元,募集资金节余的原因为:(1)公司本着合理、高效、节约的原则科学审慎地使用募集资金,加强设备投资环节费用的控制和管理,合理节约项目支出。(2)因行业技术进步,部分设备的性能和产能提升,实际采购的设备数量较项目立项时的预算数量下降。(3)受益于国内装备制造水平提升和行业技术成熟,在项目建设期间部分设备实际采购价格较项目立项时的预测值有所下降,进而节约了投资成本。3.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主体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决定对该项目进行结项,无节余资金。4.公司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主体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决定对该项目进行结项,无节余资金5.公司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主体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决定对该项目进行结项,无节余资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除以上募投项目外,本公司募集资金尚在投入过程中,不存在使用节余募集资金的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其他募投项目的议案》。鉴于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主体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决定对该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35,736.55万元投入2023年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使用。2024年10月8日,本公司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其他募投项目的议案》。本公司将保留该募投项目募集资金专户,直至所有待支付项目尾款支付完毕,后续该部分资金再行产生的利息收入与手续费差额所形成的节余资金将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其他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后续将继续按照相应的发行预案中的规定用途进行使用。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报告期内,本公司已披露的关于募集资金使用相关信息不存在未及时、不真实、不正确、不完整的情况,不于2023年7月结项。2 “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20GW单晶硅片项目”按项目开工时间,分期结转,自2023年1月起达到满产状态,于2024年6月结项。3 “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为研发类项目,于2024年12月结项。4 “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按项目开工时间,分期结转,自2024年2月具备满产条件,于2024年12月结项。5 “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按项目开工时间,分期结转,自2024年4月具备满产条件,于2024年12月结项。 6 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 更部分募投项目建设内容并调整项目内部投资结构的议案》。为提高工艺先进性,进一步突破公司生产异质结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实现中试线研发功能的最大化,公司将在原计划建设的异质结中试线基础上,优化设备选择、提升工艺与技术,因此拟调整部分项目建设内容并调整项目内部投资结构,未涉及项目实施方式调整。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范围的变更。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4月30日 线上 电话沟通 机构 分析师及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4月30日)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4月30日)》 2024年05月22日 进门财经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通过网络方式参加公司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5月22日)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5月22日)》 2024年09月02日 进门财经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分析师及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9月2日)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9月2日)》 2024年10月15日 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其他 网上提问的投资者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0月15日)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0月15日)》 2024年10月31日 进门财经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 分析师及机构投资者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0月31日) 详见巨潮资讯网(http://wwwcn)《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0月31日)》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2025年3月10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的市值管理行 为,维护公司、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2024年公司聚焦主业,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电池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 79.447GW(含自用 1.544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9%。但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导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经过审慎评估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业绩影响较大。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12,069.70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5,594.38万元。在创新方面,公司长期持续支持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工作,研发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研发为基础,工艺创新为抓手,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技术优势进一步强化。2024年度研发投入 37.11亿元,占营业收入 5.2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有效专利1,899项,其中发明专利1,031项。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2024年公司进一步探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业务发展,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员工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助力降本增效;持续加强数据信息的团队和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安全建设和保障,完成了营销、制造、运营、物流、财务等管理系统的新建和优化。设立智能制造研究院,各基地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多个单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数智化的推广,大幅提高了产线产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性价比,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回报投资者方面,2024年5月30日公司完成了2023年度权益分派的实施,以公司总股本3,309,669,203股剔除已回购股份 24,476,300 股后的 3,285,192,903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5.63元人民币现金(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8.49亿元。公司2023年度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2,483,600股,成交总金额为2.60亿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本次派发现金红利金额与公司2023年度回购股份金额合计21.09亿元,占2023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实施进展,截至2024年10月29日,股份回购实施期限届满,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26,945,7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81%,成交总金额为 489,990,021.55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规定,信息披露始终持续保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理念,注重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针对性,主动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加强行业变化、公司业务、风险因素等关键信息的披露,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在坚持合规信披的同时,公司将不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拓宽投资者交流渠道,通过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调研参观、券商策略会、互动易、投资者热线等形式与各类投资者保持良好互动与沟通。同时,公司持续夯实治理基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