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评述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本公司主营业务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为汽车热管理行业,为汽车行业提供空调压缩机、座舱空调系统、包含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车辆整体热管理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本公司亦涉及储能电池热管理行业,生产储能电池和电动载重汽车电池的热管理设备。本公司主要经营地在中国,同时在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国际市场也有业务,包括在当地的生产销售与向这些市场的出口。下面分层次介绍相关行业在报告期的总体情况和公司状况。 (一)汽车行业总体情况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产销量超越前期高值2017年数据,创历史新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连续16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得益于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与汽车报废补贴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广泛实施,各大汽车厂商推出众多新技术和新车型,政策、技术与消费升级意愿协同发力,强烈刺激了中国汽车消费需求的释放。汽车工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报告期内,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引领,产业链垂直整合加速和技术路线多元创新构筑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本公司的主要市场乘用车市场中,全年零售量达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取得了近年来的较好成绩。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市场整体份额从2020年的约38%迅速攀升至报告期末的65.2%,获得了市场主导权。商用车市场受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减缓的影响,全年销售387.3万辆,同比下降3.9%,但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58.47万辆,同比增长34.93%,渗透率提升至15%,相较乘用车市场,商用车电动化的潜力巨大,增速较快。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一举突破一千万辆大关,达到了创纪录1286.6万辆,在前期高增速的基础之上继续实现了同比激增35.5%的成绩,全年市场渗透率达46%,同比增长9.3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尤其是报告期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连续超过50%,推翻了燃油汽车数十年来牢固的市场绝对主体地位,奠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主流地位,市场进入良性内生性增长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潮流已经席卷全市场,成为不可阻挡的行业发展绝对趋势。与新能源汽车市场飞速进步相伴的是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动力电池和固态电池技术、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能量转化和热管理技术均有明显进步,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技术先进性大大增强。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态势有增无减,市场进入残酷的品牌淘汰阶段。市场供需状况出现局部失衡,一些产量少、品牌力不足、规模效应较差且缺乏后续资金支持的汽车制造商退出市场。全行业延续了上年的价格战格局,行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厂商盈利难度明显提高。当前价格战已从单纯的市场行为演变为对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全产业生态的系统性挑战,引发高度关注。 本公司业务有所涉及的北美、欧洲、南亚、东南亚等汽车市场在报告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趋势。 市场呈现产品涨价、混动型新能源汽车热销及纯电汽车销量增速减缓等趋势。欧洲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约1060万辆,增幅仅为约1%,呈现显著区域分化,且小型车和新能源汽车销售增幅较大,而传统燃油车市场呈现下滑态势。东南亚(东盟)市场全年汽车销量约320万辆,各国涨跌不一,但与我国市场一样的是,该区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达44.6%,中小型电动汽车销量走高,中国品牌汽车出海战略在当地取得较大成果。 (二)汽车热管理行业情况 1.汽车热管理业务的基本概况和近年来的市场趋势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汽车组装所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涉及对电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温度管理,对动力电池的热安全和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对于燃油汽车而言,热管理系统涉及对发动机及相关部件的散热,对动力系统稳定性和节能减排等因素发挥重要功能。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均需要热管理系统对乘员舱气温、湿度等进行调节,是汽车在户外条件下始终保持乘坐者舒适状态的关键装备。汽车热管理行业的景气程度与汽车整车制造业景气程度高度相关,除少部分空调压缩机产品作为标准化货物可以应用于面向维修保养的汽车售后市场外,绝大部分产品均应用于各类车型的新车装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热管理零部件供应行业已经形成了国内行业佼佼者与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齐头并进的格局。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厂商的在技术研发与质量控制上的长足进步,加之本身具有的成本控制优势,在多个关键热管理零部件市场已经形成了自主品牌与国际知名厂商分庭抗礼的局面,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更多实践创新机遇,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已具备了相当优势,在技术探索与新应用实践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些产品在一些细分领域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市场主动权。由于汽车热管理系统体量庞大,涉及零部件众多,且在不同类型汽车中的形态和功能差别明显,因此形成了多种细分市场,各类参与者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经营,但总体而言,具备产业链贯通能力的大型汽车热管理公司和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在汽车热管理市场中的占有率较高,主流主机厂客户的覆盖率也较高,在技术、产能、客户服务与质量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子膨胀阀、电动压缩机等核心部件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国产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随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愈发稳固,国产品牌汽车异军突起,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使得深耕国内市场、与自主品牌结合更加紧密、针对新能源车热管理投入更大的中国汽车热管理厂商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行业规模不断增大,业务门类更加丰富,产业链地位愈加稳固,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同时,一些产品质优价廉,行业美誉度高,经营稳健的厂商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市场壁垒逐渐开始产生。但受下游客户的成本挤压和行业整体产能结构化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依然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价格战与技术升级的角逐进入白热化,围绕重点客户和重点市场的争夺异常激烈,技术战与营销战此起彼伏,业者面临着极高的成本-价格压力。与汽车整车厂相似,行业整体利润情况有所下滑,中小供应商收入利润双下滑的情况屡见不鲜,行业逐渐进入淘汰赛阶段,这种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竞争的行业格局,成为全行业突破利润增长瓶颈的重大障碍。2.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2024年的发展态势 2024年,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实现了规模扩张与技术跃升的双重突破。全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和单车热管理价值量较燃油车的明显提高,全行业价值量显著增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在燃油车和混动汽车上实施的“国六”排放标准与相关环保法规,倒逼行业技术升级,热管理系统作为降低能耗、提升续航的关键环节成为专业企业和主机厂研发投入的共同发力点。随着智能驾驶算力需求提升与电动车高压平台的日益普及和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精密化,对热管理更高的需求进一步放大了行业的增长空间。汽车热管理行业在报告期继续推动以下技术变化趋势:一是热系统模块的集成化设计加速,冷媒侧与水侧的热源整合显著提升能效,八通阀等创新技术应用范围更广,在新能源车上实现了座舱、电池、电驱系统协同热管理;二是材料革新推动性能突破,碳纳米薄膜、液态金属等新型导热材料开始在行业投入应用,本公司具有技术和制造优势的重点产品热泵空调系统在电动汽车上的渗透率大幅度提升,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冬季制暖耗电过高而致续航衰减的痛点。同时,行业面临新型制冷剂技术路线选择(本公司重点研发的R290型制冷剂是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高压快充散热瓶颈等新的挑战,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内在需求增强;三是汽车热管理智能化控制快速普及,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助力热管理智能系统动态调整参数,自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高速响应用户需求,热系统能耗继续优化,汽车用户们感知到汽车空调更聪明,更高效了。 2024年,得益于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公司经营管理措施的不断优化,奥特佳乘势而上,紧密契合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需求爆发式增长的良机,继续发挥热管理终端产品全产业链综合总体优势,在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和热泵空调系统这两个拳头产品的市场高歌猛进,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主要产品销量连续第五年快速增长,重点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的占有率明显提高,客户覆盖面持续扩大,业务的“朋友圈”越来越宽广。全年销售收入稳中有增,实现了连续四年的中高速增长,与汽车市场整体发展态势一致。公司经营利润等指标同比也明显提升,盈利能力和质量得以改善。 (三)储能电池行业及其热管理行业情况 可再生能源投资与发展策略已越发成为世界能源产业增长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环保政策执行严格的发达国家和我国等大面积推广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国家。与之配套的储能设备成为调节绿色能源生产与传输的重要环节,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储能电池是储能行业的重要分支,作为一般放置在室外的较大规模储能设备,广泛使用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热管理功能对其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效率、使用寿命等因素至关重要,是储能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单一的储能设备热管理供应商,以及拥有类似场景热管理业务经验的综合性温控设备厂商。 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热管理行业呈现出显著的“量增价跌”特征。在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和境外终端投资需求持续高涨的状态下,市场销售规模有所扩大。在技术上,液冷技术凭借散热效率优势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实现了对风冷产品的规模化替代,渗透率快速提升至约四成,储能设备制造商的大容量电芯、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等因素进一步推高了对储能系统精准控温的要求。 报告期内,行业陷入深度价格战。行业参与者众多,且下游储能系统价格持续下跌,部分项目价格击穿成本线,两大因素导致产能过剩与采购价格大幅下降,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迫使热管理企业通过集成化设计和零部件自制等方式降本。价格战也加剧了市场分化,个别涉猎诸多温控领域的上市公司得以依托技术壁垒与庞大的规模效应维持优势,而大部分其他类型的厂商普遍陷入亏损,行业进入整合期,集中度进一步攀升,部分中小型企业开始退出市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储能热管理就经历了完整的“萌芽—迅速发展的蓝海—盈利良好而吸引竞争者入局—红海市场—惨烈的价格战迫使从业者退出”的行业兴衰周期,变化迅速而激烈,市场的冲击令绝大部分参与者感受到沉重压力,大浪淘沙下行业中坚力量开始支撑起市场前进的希望。 报告期内,奥特佳的储能热管理业务聚焦精密温控与高低功率产品线的延伸覆盖两大技术领域寻求突破,优化对储能温控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大力拓展超级充电站(桩)和重型电动卡车电池热管理等新领域,加速液冷系统技术外延,在艰难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取得了销量稳步增长的成绩,利用客户的多层次及与公司主业汽车热管理的协同优化要素构筑了差异化优势。受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行业竞争态势持续严峻、主要客户降价等的压力影响,该公司业务盈利状况不理想,发生经营亏损。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概述 报告期,奥特佳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为核心战场,通过战略聚焦、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克服了激烈竞争带来的沉重产品谈判降价压力,实现了销量与销售收入的双重突破,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销量增长驱动业绩攀升,全年营业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收入额创历史新高,净利润水平同比大幅增长,创2018年以来的最好业绩,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公司主要产品大受欢迎,乘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爆发式增长的大好势头乘势而起,公司电动压缩机业务表现尤为亮眼,带动压缩机业务成为营收增长的核心引擎。国内重要客户新车型定点不断,订单量大幅增长。海外市场运营质量显著提升,北美业务大幅减亏,东南亚业务盈利有所增长,顺利完成预算目标。公司的市场地位在报告期持续强化,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全球产能布局,相关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报告期公司新增定点项目97个,在手项目覆盖了国内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和新兴厂商及国际知名电动车制造商。墨西哥第二工厂的顺利投产、土耳其工厂扩产、新型技术研究机构长江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挂牌等举措,标志着公司国际化生产与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报告期内,公司经历了极为激烈的白热化竞争,在艰困的价格战博弈环境中,公司苦练内功,实现将重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增长并重的转型,全面构筑并巩固行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经营绩效的多维度突破,通过降本增效、供应链优化、强化库存管理、增加研发投入和推进技术迭代等抓手,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绩效,为公司迈向世界一流汽车热管理企业和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 具体分析如下: 1.公司汽车热管理产品销售续创佳绩,客户关系更加牢固 报告期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稳步增长,公司锚定的自主汽车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等重要战略客户的市场销量表现优异,带动本公司汽车热管理全线产品热销,销售量较上年明显增长,其中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销量达707万台,接近公司2017年出货量的历史高位,较上年增幅近两成,为近年来的最佳业绩;空调系统产品及零部件产品销量为696万套,在国内外市场亦取得增长。奥特佳作为自主品牌和独立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发挥明显,公司行业领先地位愈加稳固。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增幅远超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总增幅,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占率有了实质性提升,以技术为先、质量为锚、销售为先导的策略续创佳绩。庞大的销售规模造就了奥特佳与关键核心客户进一步维护巩固合作关系的业务信心。公司继续执行紧随大客户的战略,在技术上专门倾斜、在服务上优先保障,在定价等商务策略上适当折让,力图伴随客户的快速发展实现销售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公司对国内出货量名列前茅的自主品牌主机厂客户的销佳更多机遇。除了传统的国内重点客户之外,公司在国际市场重点开发欧洲和美国的传统能源汽车客户,提升海外基地对本地客户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尚未深入合作的国际主流汽车品牌,以及国际豪华品牌和超豪华品牌等潜在客户的供应链进入机遇,为未来销售战略大幅提升开拓道路。此外,对公司前期存在营销壁垒,涉及较少的国内合资品牌汽车厂商、商用车市场、专用汽车市场延伸营销,积极参与此类客户的采购招标,宣传公司产品优势,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扩大市场基础。公司在业务上面临着同业的激烈竞争。国内从事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厂商和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业务的厂商数量较大,在行业的整体进步中各自从事擅长的细分赛道或专攻部分主机厂客户。本公司业务规模和范围均为全行业性的,因此不可避免要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同业发生竞争。价格、质量、服务的及时性是客户评判的主要标准,公司注重在这三方面强化能力,适应市场趋势性变化,做实做细客户服务,以降本增效确保成本价格始终保持合理的竞争力,参与良性竞争,抵制低价倾销价格战形式的恶性内卷式竞争。2.增加研发投入,保障技术引领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技术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在热管理领域也提出了新要求。热管理系统模块化、智能化、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厂商之间除了价格竞争,也逐渐聚焦于技术先进程度和个性化研发质量上。公司秉持长期以来以技术为引领的经营理念,在公司资金紧平衡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研发部门,加大研发资源投入和人才引进,保障研发这台发动机为公司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3.11亿元,同比增长37.2%,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增幅;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重由上年的3.31%增至3.81%,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公司的研发成果相当部分体现为定点项目的专项开发进度及质量。报告期公司获取了大量新车型定点订单。为保障客户SOP时间进度,研发部门优化管理结构,重组职能分布体系,对关键项目和公司重点战略技术的研发,建立多层次保障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与资源的合理分配,全年完成97项新项目设计开发,促进项目如期保质交付客户,锻造了一支反应快、质量高、能力强的综合性研发队伍。目前公司在职研发人员共计462人,研发水平和项目涉及开发能力居汽车热管理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全年,公司共新增申报知识产权成果累计115项,新增取得知识产权成果累计67项,争取政府各类科创性质的奖补资金273万元。报告期内,研发部门取得了电池直冷直热式热泵系统、车用补气增焓热泵、热气旁通热泵、R290型制冷剂模块化热泵系统等重大技术进步成果,相关技术投入市场获得好评。3.深入改善企业管理,全面提升运营质量公司控制权变更之后,形成了新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在新任董事会的带领下,公司管理层更新管理理念,刀刃向内,深入挖掘影响公司高质量稳健发展的问题,破除障碍,理顺管理堵点难点,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为此,公司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机制改革,多措并举优化调整有关业务条线,全面提升了运营质量,夯实了业务运行的基础。财务管理:报告期公司制定了13项涉及财务管理的新制度,规范了新业务流程;实现了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集中管控,公司资金集约使用效率提升。融资成本逐步降低,平均银行贷款利率降至3%以下。公司善用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银行贷款融资政策,提升公司信用形象,获得的新增融资年限延长,同时变化贷款方式,逐步将以子公司名义贷款的方式转变为以公司名义直接贷款,避免了对子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同时贷款成本明显下降,公司短期债务压力减小,债务结构有所优化。全面优化资产管理流程,公司实施了遍及海内外各生产基地的全面资产盘点工作,保证资产账实相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实现了跨子公司和业务链的ERP系统全覆盖,财务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有所提升。质量管理:公司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涵盖采购、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检测手段,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达标。公司加强供应商质量控制以从根本上减少质量缺陷。尝试协调内外部资源搭建海外售后服务合作站,以高效直接地解决海外售后问题,目前已初具雏形。核心业务子公司成立了专业的质量团队小组,通过“质量月”活动、质量学习培训等,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带动公司整体质量水平。降本增效:为提高公司运营效率,降低库存规模,提高资产活性,公司在报告期启动了存货整理计划,合理化采购计划,加强供应链科学化管理,优化销售计划,规范呆滞物料控制与盘活使用,多措并举明显降低了公司存货规模,加快了存货周转和资产运营效率。截至报告期末,各主要子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下降,最高降幅约50%,成效显著。改革零部件独供模式,引入多元供应商竞争。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线上竞标、上线VMI模式、集中采购等有力措施得以有效降低。公司调整管理机构,在总部突出大部门、大岗位的概念,实行集中办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相应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在材料和工艺上稳健革新,优化技术路径,减少了非必要、可合格替代的零部件数量以节省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对北美基地进行布局调整,将位于美国的产品生产线搬迁至墨西哥,当期搬迁,当期投产,降低了运营、物流和人工等成本,且保持了对关键客户的持续保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报告期,公司更新了人才战略规划,在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引入了26位关键研发专家与38位应届毕业生,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比50%,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人才培养多管齐下,聚焦关键岗位,内外训结合开展多专业技能培训915课时。对人才的激励措施推陈出新,针对关键人才推行长短结合激励模式,对技术人员年度评定考核给予奖金及股权激励,构建公司与关键员工的利益共同体。4.控制权变更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理顺和内控的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报告期控制权变更,性质转换为国有控股企业之后,按照相关管理规则,改选了董事会,将富有国有控股制造业和投资行业管理经验的董事充实进公司董事会,体现了治理层的多元化,为公司治理进程带来了新的气象。在董事会的引导下和广大股东的支持下,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公司修订章程,确定了公司党委在重大事项的前置把关作用,进一步理顺了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序,为企业重大决策行为的政策取向、稳健、合规性平添了一份保障。此外,公司还成立了由高管及子公司高管组成的经营管理委员会,审议涉及公司重要战略和重大事项的详细决策程序,扩大了公司治理与管理细节结合面,体现了广泛吸收采纳内部意见的民主治理作风。公司重组内部审计部门,成立监察审计部,并行负责内部审计和监察调查业务,对审计委员会和公司党委纪检部门负责,形成了对内部贪腐的强有力威慑,显著增强了相关内部控制追责机制。5.经营中的挑战与不足报告期内,影响公司业务利润水平最大的因素是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客户频繁开展的价格竞标使得报价周期大大缩短,公司的年度计划中的价格策略需要频繁变化,友商竞价因素也使得市场的价格中枢处于螺旋下降之中。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主要产品的年初与年中降幅远超计划降幅,拖带毛利率下降速度较快,尽管采取了大量降本措施作为对冲,但依然未取得预期中的利润率水平,在销量和收入明显增长的背景下未能实现单项业务利润的等比例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整体收益质量。尽管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市占率,但增长幅度与公司战略预期相比仍有差距。公司在产品的多样性及营销深度上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与汽车热管理相关的产品、新能源汽车更广泛的零部件市场的探索投资不足,跟随时代热点与行业未来趋势的战略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对公司未来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公司的北美业务近年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管理团队下大力气对该项业务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了更换管理团队、产能跨国迁移、增强内部控制与管理细致程度、深入降本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北美业务顺利过渡,客户服务能力与质量稳中有升,管理绩效显著提高,相关费用与成本控制得得当。但由于搬迁支出及关联费用较大、相关权益减值计提金额较大及开发支出增长、新工厂良品率逐步提升造成的期间费用增长等原因,北美业务整体尽管实现了减亏,但仍有一定的亏损,未能充分实现报告期初确定的扭亏为盈目标,该区域的经营和利润状况仍有待改善提升。 (二)主要财务数据分析 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81.38亿元,同比增长18.78%,收入金额连续第五年增长,增幅超越上年。收入结构中,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热管理业务仍然占据主力地位,成为公司业绩的支柱。当期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客户明显增多,且重点客户带动公司系列产品出货量增长,同时,前期较为平淡的燃油车用压缩机产品保持了较高的出货量,活塞式压缩机销量保持增长,而得益于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努力,涡旋式传统压缩机销量基本未下滑,带动出货量与收入双增长,全年压缩机板块收入41.17亿元,同比增幅达34.53%,较上年增速加快,体现出新能源汽车压缩机产品对营收强大带动作用,也成为公司当年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受产品价格年降等因素影响,空调系统业务板块(含埃泰斯储能热管理业务)收入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但盈利情况明显改善,整体扭亏。 报告期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77.93万元,同比增长44.41%;扣非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增长144.89%,创2018年以来最佳业绩表现。从增减两方面因素分析如下:增利因素主要在于,收入水平实质性提升,利润基础和规模相应扩大;降本增效措施收效明显,期间费用和部分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下降;部分生产基地业务量增长迅猛,经营管理绩效较好,取得了历史最佳业绩,带动公司总体业绩提升。 不利因素在于,北美生产线搬迁过程及新工厂安置和产能爬升过程中的费用成本较为突出,围绕此次搬迁的资产减值计提和附加费用较高,影响了北美业绩的扭亏;受广泛跨国业务且涉及的多国货币币值不稳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际业务产生汇兑损失;公司整体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较年初预算数增加幅度较大;主要产品市场降价风潮不断,价格战不休,影响了毛利率的稳定。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额为119.21亿元,同比降低6.78%。主要原因是公司下大力气清理处置销售存货,使得存货余额大幅下降;公司业务量增长,用于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资金和制造过程的投入随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快速增长,导致公司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下降。公司股本和资本公积当年有所增长,主要因公司向股权激励对象发行了限制性股票。公司归母净资产额为55.1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受归母净利润额大幅增长的影响,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0.58个百分点,为1.90%,达到近年来的高点。 报告期,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改善,包含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在内的流动负债总额明显下降,至54.12亿元,下降约13.8%,同步,长期借款总额快速攀升至5.21亿元,取代了短期借款的融资主体地位,带动非流动负债总额升至9.40亿元。公司债务规模略有收缩,负债合计金额亦有所下降,资产负债率降至53.29%,较上年降低约1.3个百分点。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4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594%,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收到的现金额显著增长。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不适用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率 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分行业汽车空调压缩及储能电池热变更口径的理由:财政部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以下简称“解释18号”),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公司选择自发布年度(2024年度)提前执行该解释。本公司计提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原计入“销售费用”,根据解释18号第二条“关于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的会计处理”的规定,现将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列报于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中,并进行追溯调整。由此造成上述表格中的营业成本、毛利率与上年的对比基数发生相应变化。上述两表分别反映了追溯调整前后的相关数据及差异值。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储能电池热管理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财政部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以下简称“解释18号”),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公司选择自发布年度(2024年度)提前执行该解释。本公司计提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原计入“销售 费用”,根据解释18号第二条“关于不属于单项履约义务的保证类质量保证的会计处理”的规定,现将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列报于利润表“营业成本”项目中,并进行追溯调整。公司将该保证类质保费用从销售费用转入营业成本。因此,本表中的“2023年占营业成本比重”数据并非2023年年报中此表格列示的数据,而是经过追溯调整的数据,相应的,本表“同比增减”的对比基数也发生变化。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1、北京艾泰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27日经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于2024年正式开始运营。 2、十堰派恩富通压缩机有限公司于2024年2月26日在十堰市茅箭区行政审批局登记注销。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化;本期销量明显增长,相关销售服务业务也大幅增长。管理费用 372,078,984.13 332,886,010.78 11.77%财务费用 56,893,893.63 50,925,722.99 11.72%研发费用 300,340,306.31 200,319,895.03 49.93% 本期新增研发项目增多,项目研发投入增加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小排量长寿命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项目 开发紧凑型小排量涡旋式汽车空调压缩机,满足国际品牌车厂对小型车用空调压缩机性能,噪音,体积,重量,可靠性的高要求 1.供欧洲66cc压缩机项目已经量产,2024年4月-12月累计实现供货10万台; 2.供印度85cc压缩 机项目已经完成手工 样机认可,正在开发 实现批量供货,增加奥特佳涡旋压缩机海外市场份额。 使公司的产品走向欧洲、南亚的小型车市场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工装样机,预计2025年3月份量产重卡用长寿命大排量斜盘式压缩机项目 开发商用重卡用长寿命高可靠性压缩机,树立奥特佳品牌在卡车领域的良好口碑。 已经在两款卡车上实现小批量供货。正在针对大型卡车空调系统,进行特性化加强设计,提高压缩机耐短期缺油能力。 在配套大型卡车空调系统上,压缩机耐无油润滑时间稳定地超过系统回油时间,确保首次启动压缩机零损坏。 提高奥特佳压缩机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大排量外控活塞式压缩机项目 开发出适用于大型SUV和轿车的大排量外控变排量压缩机,拓展我司活塞压缩机型谱,扩大市场占有率。 已经完成设计验证和批产准备,正在客户处进行小批试装。 产品技术指标满足制冷量大于5700W,NVH满足车辆要求,强化耐久性试验时间达到1225小时。实现批量供货。 提高奥特佳压缩机在大型乘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R290自然工质车用超低温热泵压缩机 研发符合低GWP 替代制冷剂。 已完成模具开发和DV实验,已实现装车生产。 1、实现-30℃超低温热泵运行;2、GWP<150。 研发符合环保法规的产品,应对2024年基加利修正案实施后 R134a 使用限制。压缩机及PTC二合一集成控制项目 开发一款压缩机,同时兼顾控制整车PTC,更加集成化。 已实现量产。 电 压 范 围 260V-800V , 宽 转 速制。 适应国内及国外市场更加模块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使公司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适用于低温热气旁通/三角循环应用的压缩机技术 实现低温环境下压缩机电机自加热替代PTC。 已完成主体设计工作,仍需进行耐久性 DV 测试。 压缩机自加热功率大于7KW 新技术使客户热管理系统成本降低,增加公司竞争力,使公司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高压800V碳化硅驱动方案 开发一款驱动模块,满足热管理系统在超级快充工况的应用。 完成模具开发和DV实验,具备量产能力。 满足1000V应用,最大功率大于13kw 适应超级快充产生的热管理问题,使公司技术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无刷鼓风机及水泵的电子控制器项目 技术提升,掌握鼓风机电机本体以及控制FOC技术,改善鼓风机噪声表现跟进集成域控制器技术,有利于争取OEM的集成TCM项目 1,分别采用S32K主芯片及迈来芯主芯片的控制器方案,并都做了样件,BLDC驱动功能完成,目前支持PWM通讯,LIN通讯及保护及诊断功能未开发; 2.自制24V的BLDC 控制器开发已完成初 步BLDC的PWM驱动功 能。 具备BLDC及水泵控制器的开发能力,并通过台架测试验证; 为争取小型域控制器 项目储备技术能力,也可以单独采购控制器DB给BLDC供应商; 通过优化控制算法改 善BLDC的NVH性能; 可以拓宽业务范围,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R290制冷剂集成模块热泵新技术,适应最新的环保法规对制冷剂的切换要求,开发出R290热管理集成模 已经完成某客户R290项目的TKO并完成OTS整车送样和完整验证,集成模块性能功能表现符合预期; 开发出适用冷媒种类多,环温范围广,产品成本低,性价比高的热管理系统架构和热管理集成模块,提升产品竞争力,在集 可以拓宽产品业务范围;集成模块产值高,技术壁垒高,有助于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块,从而降低整车热管理的成本、空间和重量,提升热泵系统效率和适用性 成化设计、新冷媒替代等热门技术领域中保持领先,提升市场竞争力自研风机 开发高效、高性能及新型的的风机,提高空调箱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1.第二代混流风机已完成CNC验证,噪音较第一代混流风机,降低约2dB。 2.高效风机正在开 发,仿真结果显示效率约提升约4%,样件在制作,待最终试验验证 开发出更符合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创新型风机和高效率风机,建立技术壁垒,提升空调箱产品的竞争力 增强技术竞争力,有助于业务的增长,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自研高效板式换热器 开发具有综合市场竞并量产; 第三代 反重力 Chiller完成软模开 发和性能验证; 第三代内置RD集成 WCC设计完成,正在进行可靠性和性能仿真,等待客户项目落实后开始启动软模。 开发出高效、紧凑、低成本的具有综合竞一步系列化、平台化,适配不同客户、不同车型的需求,在量产过程中得到行业检验,在热泵集成模块上大量使用 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零部件上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某客户3kw&5kw卧式液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项目开发A样完成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5kw&8kw插框式液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量产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8kw壁挂式液冷机组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量产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25kw落地式液冷机组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项目开发A样完成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60kw落地式液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项目开发A样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3kw插框式液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量产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40kwEnerC+落地式液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量产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40kwEnerX高压版落地式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项目开发A样完成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国内45kw高压版落地式液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项目开发A样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某客户1.5kw超充冷源液冷系统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储能系统新的集成布局方式。 量产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某客户10kw商用车水冷机组开发 适应客户订单需求,满足客户商用车换电重卡布局 量产阶段 拓展类似需求客户。 新增客户订单。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加主要是销售收现增加;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小是购买理财产品到期金额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组,司法判决抵债类资产合计 2,870,852.90 -- 1,951,475.90 2,168,687.95 -- --注1:现已更名为“千里科技” (2)衍生品投资情况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期已 使用募 集资金 总额 已累计 使用募 集资金 总额 (2) 报告期 末募集 资金使 用比例 (3)= (2)/ (1) 报告期 内变更 用途的 募集资 金总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 累计变 更用途 的募集 资金总 额比例 尚未使 用募集 资金总 额 尚未使 用募集 资金用 途及去 向 闲置两 年以上 募集资 金金额 2021 向特 定对 象发 行股 票2021年09 月06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 43,000.85万元,其中募投项目建设投入资金人民币20,708.34万元,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22,292.51万元。鉴于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已全部完成或终止,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募集资金管理成本,本公司将节余募集资金(包括部分支付周期较长的待支付尾款、质保金以及募集资金利息收入等)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截至2024年12月31日,节余募集资金已全部转出,转出金额为人民币2844.55万元。 (2)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1) 本报 告期 投入 金额 截至 期末 累计 投入 金额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2021年03月05日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项目 生产建设 否 15,84804 10,403月01日 4,423.68 20,387非公开发行股票2021年03月05日 年产60万台第四代电动压缩机项目 生产建设 否 4,898.77 4,714.月01日 1,733.8 6,010.95 否 否 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2021年03月05日 年产36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 生产建设 否 5,186.93 5,074.月01日 -50.41 -802.34 否 否 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2021年03月05日 中央研究院项目 研发因) 1.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项目:报告期该类产品市场竞争白热化,受市场形势影响,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受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该产品的市占率不及预期,因此未实现预计效益指标; 2.年产60万台第四代电动压缩机项目:报告期内,电动压缩机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生产物料成本受大宗商品涨价等因素影响而明显上涨,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因此未实现预计效益指标; 3.年产36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电动车市场突飞猛进,燃油车用压缩机活塞零部件增量需求减少,活塞零部件采购价格下降,低于自产成本,导致采购成本节约的金额减少,因此未实现预计效益指标。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认为“中央研究院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公司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中央研究院项目”自开始投建以来,已建成了多个汽车热管理工程关键零部件基础技术研究项目,对提升公司基础技术研发和产品试验能力,提高主要产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巩固公司技术领先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一研发管理流程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历三年,截至2023年12月21日,项目投资进度仅完成30.11%,进度较慢。造成这种情况的主因在于,该项募投项目酝酿于2019年下半年,当时投建项目的诸多考量及环境因素至今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受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公司研发任务的重点,从基础技术优化升级和迭代进步为主,快速转变为以满足客户对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的功能需求为主,单一车型的分散性研发大大增多。此外,储能热管理项目也在此期间应运而生,也需要大量终端产品导向型的研发资源。这种现实情况导致公司对募投项目原建设目标所期望的集中研发资源和场地、统一推动基础技术研发升级突破的需求减弱,转为分散式、项目导向型的研发需求增多,研究院项目原先集中式研发的必要性降低。鉴于该原因,公司认为“中央研究院项目”的可行性已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宜再按原计划建设该项目。为避免募集资金项目长期投入进度较低而造成资源浪费,适应当前众多车型和储能终端产品的热管理项目单独研发的需求,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对公司项目研发条线的资金支持,公司决定终止实施中央研究院建设项目。 公司于2023年12月28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24年1月16日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拟终止实施“中央研究院”募投项目并将其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对募投项目“中央研究院项目”予以终止,并将剩余募集资金2,619.8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保荐人发表了同意的核查意见。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本报告期无募投项目变更实施地点的情况。受原实施地点规划政策影响,公司于2021年4月28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和实施地点的议案》,将年产60万台第四代电动压缩机募投项目实施主体变更为全资子公司安徽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地点同时变更为安徽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2021年公司已完成前述募投项目实施地点的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本报告期无募投项目实施方式调整的情况。募投项目年产150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因其产品集中于传统燃油车领域,全面投入建设该项目已不符合汽车新能源化的零部件供应趋势,为此,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将年产150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变更为年产36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议案,并确认该项目已实施完毕,且将该项目在调整为360万支产能的状态下的建设节余资金112.43万元(不含待支付的项目合同尾款)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该事项系以前年度发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本报告期无置换项目先期投入资金的情况。2021年初,即本次募集资金到账初期,公司已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等相关规定,以募集资金置换了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资金5722.9万元。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详见“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部分。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已按股东大会批准的计划全部转出募集资金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不适用1该项目于2023年12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予以终止,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报送股东大会审议,于2024年1月正式终止实施。2不适用3不适用4该金额比调整后的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投资总额19,447.87万元多出的2,844.64万元,主要是全部募投项目完成或依股东大会决议终止后剩余的资金,含个别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部分剩余支付期限较长的待支付尾款、质保金以及募集资金利息收入等。5不适用6不适用7不适用8该金额比调整后的承诺投资项目投资总额42,648.11万元多出352.66万元,主要是募集资金累计利息收入净额。9无10无11无12无13无 (3)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品。 1,500,000,000.00 6,422,397,445.81 2,539,275,094.13 4,181,662,931.85 110,831,917.86 92,291,654.65 空调国际集团 子公司 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制造及汽车热管理技术开 1,500,000,000.00 4,570,331,819.29 928,843,792.21 4,037,448,068.71 65,555,078.40 1,264,140.64发江苏埃泰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子公司 储能电池热管理设备制造 17,783,837.00 552,852,777.70 312,248,136.60 259,637,458.07 -25,306,771.32 -21,097,803.31十堰派恩富通压缩机有限公司 于2024年2月26日在十堰市茅箭区行政审批局登记注销。 较小北京艾泰斯科技有限公司 于2023年11月27日经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于2024年正式开始运营。 较小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控股平台公司,具体业务均由控股参股子公司完成。因此,控参股子公司的业务即为奥特佳的业务情况,具体请参考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第一至三小节的内容。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5月08日 南京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个人 参与公司2023年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公司2023年业绩情况和经营情况 可查阅公司于2024年5月8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4年11月15日 南京 实地调研 机构、个人 东北证券江苏分公司武硕、陈伟标、邢华鹏等及多位中小投资者 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业绩增长点、储能热管理业务的产销情况、股东回报计划 可查阅公司于2024年11月18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促进和规范公司市值管理行为,切实保护公司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公司投资价值,根据相关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董事会制定了《市值管理工作制度》,该制度于2024年12月27日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市值管理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地、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以及通过资本运作、权益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手段提升公司市场形象与投资价值,不断提高股东回报能力,达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和股东财富增长并举的目标,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动态均衡。公司在执行市值管理制度时,将遵守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常态性原则。 (二)市值管理的机构和职责 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由公司董事会领导、经营管理层参与、董事会秘书具体负责。董事会办公室是市值管理的执行机构,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公司应当积极配合。 (三)市值管理的方法 积极落实发展战略,通过内生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适时开展兼并收购,强化主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拓展业务覆盖范围,从而提升公司质量和价值。审视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使公司资源始终集中于经营重点,促进公司优化产业结构、高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资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灵活运用再融资策略,充实公司资本金,满足公司重要项目投资需求;根据市场节奏,结合公司实际需求,适时开展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以及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债权融资。 通过召开股东大会、业绩说明会、投资机构交流会等活动积极与投资者沟通,保障投资者现场参与交流公司经营管理的机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上市规则的要求和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等相关的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与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及中小投资者保持经常性联系,介绍公司的经营状况,明确业绩预期方向,给市场以清晰透明的公司状态预期,带动市值平稳运行。 建立及时全面的舆情监测与危机预警机制,保证内外部信息沟通流畅,强化危机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定期跟踪分析公司舆情环境,及时发现并回应、澄清市场和舆情关注热点。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否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披露了《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司将继续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聚焦主营业务、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规范公司治理、践行社会责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强化投资者回报等几方面着手,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执行到位,切实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